所以,他們之中管事的趙龍便三天兩頭來九龍村,催促他們快點通報。
來到九龍村,他們驚奇的發現,九龍村裡面,絕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
而且更加神奇的是,這些村子的人,並沒有隨身攜帶石斧,木矛等武器,拿的,都是一些幹活的工具。
這種警惕性,在他們的村落,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一件事。
因為生活在他們那裡的村落,如果這樣做的話,早晚得滅絕的。
這樣的一個村子,只給他一百人,趙龍就有絕對的把握能夠將其拿下。
趙龍也曾問過九龍村的村長,他們村中的青壯年都去哪了。
結果村長告訴他,去當什麼城管軍,參加守城,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原本在華夏很正常的事情,聽在趙龍的耳中,卻不一樣了。
守城結束到現在,已經五六天的時間了,哪怕他們守城的地方距離他們村子再遠,五六天的時間也夠回來了。
可是為什麼他們村中的戰士沒有回來?
趙龍的想法,還是依靠著他的村落來想的,他沒有見過華夏的面積,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華夏的土地該有多麼的寬廣的。
想到這,趙龍又覺得,同野獸搏鬥,是會産生傷亡的。
村子裡面的青壯年沒有回來,難道是因為都在守城戰中死了嗎?
隨後的幾天時間,趙龍又在九龍村打聽起來華夏的村落數量了。
可是,對於四五百的說法,趙龍從未聽說過。
如果他知道,四五百個村子,就相當於四五個九十九個村子的話,也許他會嚇傻的。
而他從未聽說過百這個詞,所以並不知道百代表著什麼。
後來他就自己揣摩,也許四五百就代表十四五個村子。
如果真是這麼多村子的話,那和他們趙村的勢力,也是差不多的嘛,有這麼大的力量,怪不得能夠守城成功呢!
不過轉念一想,如果華夏的這‘十四五個’村子裡面的青壯年都戰死了,那豈不是說現在的華夏,內部非常空虛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個時候,哪怕僅憑著自己這一千人口,也能將整個華夏給攻打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