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現在這佛林山總算是有些樣子了!”
吃過早飯後,閑來無事的王錚便來到了已經接近完工的佛林山。在這座位於王家灣西方不遠,高度近千米的山峰,現在已經是一座標準的以佛教文化為基礎打造的風景區。
景點除了王錚最開始來的時候所見的三星譚、觀音洞,以及最後的金光寺之外,又多了一座“三尊廟”!
三尊廟的原址便是王錚先前在半山腰上發現的那處廢墟,因為原先的建築名稱和作用,已經不可考證。索性就建了這座供奉左脅侍菩薩“文殊”,右脅侍菩薩“普賢”,以及中央娑婆世界教主“釋迦摩尼佛”,這“釋迦三尊”的廟宇,為佛林山添了一景!
順著已經修葺一新,而且經過了拓寬的盤山石板路走到山頂。看著已經頗具規模的金光寺,王錚滿意的點了點頭。
“要不是本空他們非要我們建什麼‘羅漢堂’和‘達摩院’,整個佛林山四大景點現在都可以對外開放了!”王雷不無抱怨道。
“反正錢都是人家自己提供的,你管那麼多幹嘛?走吧,跟我一塊進去看看!”
話落,王錚邁步進了門前堆放兩座高三米的巨型石獅的高大寺門。
邁進寺門後是更加高大寬闊的天王殿,整座殿高12米,長25米,寬16米,正內供奉天冠彌勒,後為持杵坐像韋馱,兩旁為彩塑四大天王像。
鮮豔的色彩,加上高超的銅雕工藝,讓這六尊平均高度都在4米以上的佛教神祇看上去充滿了威嚴的氣度。
從中央彌勒佛像兩旁的通道繞過後,穿過天王殿,就進入了前院。從不算高的臺階上下來,是一個足有500平大小的院子。
一條寬5米的石板路直通後面高20米的大雄寶殿。在石板路兩側臨近天王殿出口的位置,有兩座平均二十平米大小的放生池。
穿過放生池,走到前院中央,又是一條五米寬的橫向石板路,連線左右兩側的跨院。
簡單的打量了一下前院,王錚略加思索後,從空間戒指中拿出一試管神農植物型超級營養液,然後走到院子東北角一顆高約8米的黑松邊上。用滴管吸了一滴營養液滴到了它的根系上。
五分鐘不到,就見原本胸徑不超過60厘米的黑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生長起來。
等它停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顆胸徑近1.5米,高度近25米,蒼勁古樸,幹莖虯枝的龐然巨樹,亭亭如蓋的松枝幾乎籠罩了近四分之一的院落。
接下來,王錚又用同樣的方式,把西北角的黑松催長到同樣的高度後,看著松濤陣陣,幽靜而富有禪意的院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才符合深山古寺的意境嗎?”
把營養液收起來,王錚朝後面的王雷招了招手,踏著將近二十級,足有三米高的臺階,來到了大雄寶殿前面將近一百平米的石臺上。
石臺正中是一個高三米的大型三足銅爐,爐身上浮雕著佛教八部天龍的形象。因為金光寺還沒對外開放,所以銅爐中還是一片寂靜,沒有絲毫的煙火氣。
“吱呀!”
推開棗紅色緊閉的厚重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位於大雄寶殿中央,足有8米高結跏跌坐,左手橫置左足上,結“定印”;右手直伸下垂,結“觸地印”的釋迦摩尼佛金身成道像。
在釋迦摩尼佛的旁邊是左右二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同時在大殿的左右兩側是形態各異,平均高度三米的“十八羅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