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小小看著她,回她一笑,說:“阿姨你先忙,我過會兒再來。”
毛蛋媽還是頭一回被人叫“阿姨”,不由得愣住了,待回過神來,她發現茍小小已經走到院門口了。
看著她的背影,毛蛋媽心下想:
阿姨?那是城裡的叫法,難不成這看上去一副土頭土腦模樣的閨女是打城裡來的?既然她是打城裡來的,咋還撿洪大夫剩下的衣服穿?
鄉下沒咋見過世面的人普遍以為城裡的人都富得流油,毛蛋媽就理所當然的認為茍小小真要是從城裡來的,就應該是個金主。
而茍小小最近這兩天就在思考怎麼發家致富,成為一個金主。
然而她想再多,現在也實現不了。倒不是因為她沒有白手起家的能力,而是因為現在還沒有改革開放,實行的還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時期是不允許私人經商的,如被抓住可定為投機倒把罪,要接受勞動改造!
這就是要割資本主義的尾巴——
現在這時候哪怕有人拿著雞蛋去賣,都會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惡劣行徑,這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必須得“割”。不止雞蛋要被沒收,賣雞蛋的人還要受處罰。
毛蛋媽為啥跟洪大夫關系那麼好?並不是因為洪大夫憑借醫術救過他們家誰的命。
這事說來就有點波折了——
豬啊雞啊,這類家畜的養殖數量,生産隊上都是有規定的。
去年年底,毛蛋家的兩頭老母豬下了兩窩豬娃子,可家裡的人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一下令他們家養豬的數量大大超過了生産隊規定的範圍內。他們不捨得把多出來的那些豬送出去,於是就把這些豬偷偷養起來,但紙終究包不住火——
今年春上,生産隊的人來了,要把他們家的豬全部沒收,還要把家裡的男人抓去勞改。
毛蛋家如遭五雷轟頂。豬和男人都沒了,他們一家靠啥生活?
洪大夫動用關系,幫了他們一家。
毛蛋家多出的那些豬,沒被生産隊沒收,被送到了工兵營裡。但是毛蛋爹就沒那麼好運了,還是被抓去勞改,不過勞改的時間因為洪大夫的關系被減去了一大半。算算時間,毛蛋爹也快回來了。
因為這,毛蛋他們一家人都很感念洪大夫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