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每次上學總是會故意走到鄰村的路,去看看自己的弟弟是不是還在那裡,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什麼都沒有。
每天,李嚴的母親都在家中哭泣,看到自己大兒子回來的時候就會以為是自己的小兒子回來了,有一段時間李嚴的媽媽幾乎是整夜整夜的睡不著,每晚都會站在自己家的‘門’口等著自己的小兒子回來。
這一年,是痛苦的煎熬。
每次,李嚴回想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心裡都是格外的痛楚。
這些情況得到改善的時候是李嚴一家搬到城鎮裡面去的時候。
在李嚴一家搬到了城鎮裡面去之後,雖然家裡的經濟條件改善了,但是沒有辦法在城鎮裡面養一個孩子的,村子裡面的開支不能夠和城鎮裡面的開支相比,因為畢竟是在城鎮裡面,李嚴的父母還需要支付他的學費,還有自己家裡的生活開支,在很多方面,只能是心有力而不足了。
他們家搬到了城鎮之後,村子的流言也慢慢的少了起來。
就這樣,李嚴在城鎮裡面生活著,而全家人還在相信自己的小兒子在村子裡面生活著。
在城鎮裡面生活的李嚴一向都是不開心的,在晚上,他經常會做夢夢到自己的弟弟在村子裡面不停地哭泣,然後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但是李演的父母就是不能夠讓他回來。
他對自己的弟弟充滿了深深地愧疚感,每次想起來都會覺得十分的自責。
自己生活在生活狀況比自己弟弟好那麼多的城鎮裡面,但是自己的弟弟卻是生活在村子裡面,有時候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村子裡面鬧過饑荒,他明白那種吃不飽肚子的感覺,是特別的難受。
弟弟在村子裡面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自己每天都可以去讀書,每次這樣想,李嚴就會想自己怎麼不是在村子裡面受苦的那個,而是在城鎮裡面享受。
直到有一次,李嚴和自己的父母說,寧願失蹤的那個人是自己,寧願用自己來換回自己的弟弟。
這樣的語言在事實耳朵面前是那麼蒼白無力,最終李嚴的父母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頓。母親也是哭的十分傷心。
一個好好的家庭,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母親又一次在家裡哭了起來,其實每個人都是不比李嚴開心,這麼多年這個家庭一直在承受的痛苦,沒有誰比李嚴承受的要輕。
“李嚴,你在城鎮裡面就好好生活,不要再說這種話了,父母沒有什麼能力能夠再把弟弟接回來,以後就靠你了,一定要把你弟弟從村子裡面找回來”李嚴清楚的記得這是自己的母親對自己說的話,這些年,他一直在努力,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把自己的弟弟接到城鎮裡面來。
只是,事情往往不是順著人的想法去發展的。
在李嚴還沒有真正的來到城鎮之前,他曾將做過多少的努力,結果全部都是白費,全部都沒有用。
母親的‘精’神失常,父親還在承擔著沉重的經濟負擔,他覺得自己就是家裡面的包袱,什麼都幫不上忙,還失去了弟弟。
他痛恨自己的村子,他討厭這樣的自己,什麼都不能夠做,連自己的弟弟都不能夠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