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太子追妻總掉坑> 第34章 宴會鼓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章 宴會鼓舞 (1 / 2)

汾陽王府的錢財花費在酒肉宴席上從不手軟,竟大有肥腸腦滿的貪官揮霍那般的奢華,流水的金錢支出,鐵打的郭家錢庫,他家常常一場宴會高階到賓客們都要奉勸低調的地步。

偏偏郭子儀像是有錢沒地使,不曾低調過。

放眼整個大唐,除了貪官,也就唯有他敢如此公然奢靡。

宴席露天,設在院中雅亭,郭子儀坐在東家席上,年過花甲的這位王爺甚是老態龍鍾,叱吒戰場的人總歸是練出了千杯不醉的酒量,他自己紙醉金迷之餘,府上那些漂亮的姬妾也不藏著掖著,皆喚了出來給賓客們斟酒,歌舞怡情,一場胡天胡地。

推杯換盞,蘸甲敬酒,忽有家僕報:“雍王到。”

這位姍姍來遲的王步伐坦然,郭子儀與賓客們趕忙離席拜迎。

依習俗,最尊貴的客人通常在正門邊上就座。當下亭口旁的尊客是鄭王李邈,他與李適同輩又同位,又佔著嫡長的身份,故此如一尊盤踞的石獅子聞風不動。

旁邊的廣武王李承宏懶洋洋起身行了個叉首禮,帶點不屑的目光迎向雍王。

李適入席,坐在李邈對面,舉觴自罰道:“本王來遲,郭令公勿怪。”言罷飲盡。

“豈敢,豈敢。”郭子儀笑著回酒,一撮白鬍在笑口下頻頻顫動。

鄭王李邈用手指輕輕敲玉盞,響著只自個聽得見的宕聲,陰陽怪調地說:“我聽說近日長兄身體抱恙,來遲也不怪,畢竟性命攸關,還是少出門的好。”

此話一出,現場冷了一瞬。大家心照不宣鄭王是在暗諷雍王被刺的那件事,這兩兄弟是一言不合要開冷戰麼?

局外人兩雙眼睛你看我,我看你,個個屏聲斂氣。

其中的廣武王李承宏,體格粗狂是個狂人,他耐不住寒蟬冷場,黑而密濃的胡茬少經修理,笑聲快要響過天上的驚雷:“哈哈哈,我即將步入中年,都快糊塗不知事了。上月夜裡長安大亂,我做了個美覺醒來,滿城風雨都在傳雍王被刺,我嚇得一顆心不得安然,如今見著大侄兒平安,我總算是放心了。”

呵,一番動聽的話,李適絲毫感受不到那個人的好意,心想,天上雷聲響,聾子嚇得鑽籠,裝聾!

那番裝聾的話,恰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看來郡叔公的牆府修葺得十分厚實。”李適冷言嘲諷,但還是得尊喚一聲叔公。畢竟這個人與他的阿翁同輩。

天天嘴功夫明嘲暗諷的也實在無趣,鄭王李邈笑道:“本王今日可是來聽曲賞舞的,聽說汾陽王府請了一批巴蜀伶人獻藝,唐宮舞樂轉來轉去都是那幾樣,已然不新鮮了,地方民舞倒可撿來雅俗共賞。”

如此一提,雅頌樂坊的歌舞緩緩過來,已在涼亭前開始演繹。巴蜀民舞講究蠻歌夷舞,樂聲激昂不羈,舞蹈節奏爽朗。樂舞聯合貫通,頗有蕩氣迴腸的宏勢,不比宮廷樂舞一慣的若柳扶風。

五場歌舞,一一按部就班,值得提的是最後一場:巴渝鼓舞。

巴渝鼓舞盛行於漢代,自入唐以後便鮮見,此為軍舞,郭子儀等人又多為武官,紛紛揚長了脖子翹首以待。

六名舞姬列為兩豎英姿入場,她們簡單束髮作男子扮相,嫋娜舞衣製成紅赤色系的戰袍裳,左手託一面白玉圓月般的鼓盤,右手持鼓錘,邊鼓邊舞入場。

拿軍語來講,入場這一幕為:沙場秋點兵。

鼓舞先時,一束束扭動的纖腰柔韌有勁,步伐恢宏結陣,展現的並非曼妙輕舞,而是一場浩蕩,如鴻鵠立石崖展翅待翔。其中鼓聲幽遠綿長,宛若潺潺清泉從花石淌過,一泉接一泉,一泉勝過一泉響脆,引人入勝。聽的人愜意自得,心境如水,似乎身入山間大自然,朝迎陽光夕沐月;又彷彿是置身世外桃源,賞落英繽紛。

拿軍語來講,此幕為:甲光向日金鱗開。

大家正陶醉其中。忽而,鼓聲開始錯落無序,大有黃河之水欲從天上來的趨勢。她們的舞也跟著剛烈有勁,身段迅速地頓挫波折,“鴻鵠”已翱翔山間。

時間越來越快了,鼓聲也越來越快了,凜然竦動,“噴”一條黃河之水天上來,場面波瀾壯闊,舞姿縱橫絡繹,覆跌繁錯,“鴻鵠”便在山間升騰跌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