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劉建設年老體衰,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他沒有什麼感情,只有怨恨,所以他不敢再鬧了,他仔細想過,四個孩子已經有了出息,為了不被村人說閑話,為了讓李偉忠一家在村子裡可以有好一點的名聲。
只要他夠安份,四個孩子多多少少會給他一些撫養費,但是獅子大開口什麼,就別再妄想了,一旦那樣做,只會讓幾個孩子再出狠手。
如果這次再鬧了起來,劉建設覺得,幾個孩子可能會把他賣到煤礦坑,上次他是不小心被誘拐到了那種鬼地方,他好不容易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逃了出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乞討回了村子,他不想因為態度太過強橫,又逼得幾個孩子對他下狠手。
吃了這麼多苦頭,茍延殘喘地搞到只剩半條命,劉建設這下子總算腦子變清楚,懂得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李樂樂看了自家和李強的信件,知道劉建設的慘況,也知道劉建設不敢再鬧了?
李樂樂還是不放心,她想請李強控管住劉建設,李強在改革開放後,已經從躍進大隊的隊長,變成了村長,在農村這也算是個官了,不管官的大小,以李強的地位,管一個劉建設綽綽有餘,尤其在劉建設滿身是病,身體虛弱,無法出外打工,只能待在村子裡的情況下,李強這個官足夠管控住劉建設了。
李強在信中提出,他願意幫忙李樂樂這個小忙,但是希望李樂樂也能幫他一個忙。
李,李強的女兒李彩華之前嫁給了一個知青,知青韓戴禮在改革開放之後,請求李彩華讓他回首都。
韓戴禮允諾,回到首都安頓好後,就會來接他們母子三人回去享福。
當時李強不同意這件事,但是李彩華偷偷地用了李強的印章,讓自己丈夫韓戴禮拿著蓋好印章的申請資料,順利地回了首都。
李強有韓戴禮的正確地址,他希望能知道自己女婿是不是住在這個地方,如果是,李強希望能更進一步瞭解韓戴禮的狀況,他才能知道該怎麼幫女兒處理。
李樂樂看了李強的來信,搖頭嘆息,又是一個被知青拋家棄子的案件,這個時代,只要有能力回城的知青,很多人一回到自己家鄉,就立刻把鄉下的妻子丈夫)孩子拋在腦後,然後繼續再娶,繼續過自己的新生活,恨不得把鄉下那段苦日子忘記。
這麼做不只有道德上的問題,就算知青和鄉下的糟糠沒有領過結婚證,回城後又再娶,其實還是有法律上的問題,只是看鄉下的糟糠要不要追究....
李樂樂想找一天去探探韓戴禮的情況,再看看怎麼回複李強。
關於劉建設的事情,村長建議李樂樂四人給劉建設一些養老費,現在村裡的養老費平均支出並不多,一個月三十斤糧,七、八塊錢就可以打發。
李樂樂為了讓李偉忠一家在鄉下的名聲好一些,給了一個月三十斤糧,十塊錢的現金。
雖然好像多給了一些,但是村裡其他老人並不像劉建設這樣,沒房、沒適合種植的土地、沒任何家當,還滿身是病,拿到的錢如果真想去醫院看病,根本不夠花用,劉建設只能去衛生所拿點止痛藥,拿點治標不治本的藥物,繼續茍延殘喘、滿身是病地活著。
李樂樂不知道,劉建設是在勞改時就被折騰死,還是目前這樣活著,哪個受到的折磨比較大,不過,李樂樂比較喜歡後者。
如果讓劉建設這輩子如此輕易地死去,那麼用劉建設這個渣爹的一條命,和前世李家一家子受盡折磨,然後慘死的命運相比,劉建設的一條爛命,是不夠填補如此高的怨氣。
佛教中有一種看法,認為,人如果在世時造太多孽,除了下輩子輪回轉世後需要償還,這輩子,年紀老了,也應該償還一些孽債。
佛教中的看法認為讓造孽的人受到病痛、受到年老體衰的折磨,也算是一種償還方式...
李樂樂不知道這種看法是否正確,她只知道,她第一世的時候,生不如死是什麼感覺,在嚴重的病痛之下,死亡並不可怕,相反的,死亡是一種解脫。
所以,劉建設,繼續茍延慘喘地活著吧,繼續嘗嘗年老體衰,眾叛親離,孤獨地受盡病痛折磨之苦...
李樂樂抽空找了一天,想去探探韓戴禮現在的住處,還好村長李強聰明,之前韓戴禮收信的時候,李強就把信上的住址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