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李家四人走進五年級教室,在教室中間找位置坐下,李樂樂看著同班同學,發現九歲的自己在眾人中顯得相當矮小。
在前世,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約莫十二歲,可是這班的孩子,年紀約在十五、十六歲,而且班上大部分都是男孩。
本來以為李衛國十五歲才讀五年級,算是晚的,沒想到農村孩子讀書晚,再加上學校已經停課很久,導致這個班級的學生年紀都和大哥差不多。
這間小學是附近四個大隊一起辦理的,招收一到五年級的學生,學校裡的教師大部分是知識青年;四、五年級由高中畢業的知青教授,一到三年級由初中畢業的知青負責。
五年級的學生非常少,一共只有二十幾人。這時候鄉下對教育並不看重,大人們一般只會讓小孩讀個兩、三年的書,學會識字、算數,大夥就覺得夠用了。
這個時期的農村,很難透過教育到城裡找到一份工作。
城裡的初、高中生本來人數就太多,城裡人自己都找不到工作,政府必須搞知識青年下鄉的活動,連高知識的城裡人都被趕到鄉下務農,讀那麼多書做啥......
不過有個辦法可以解決目前這個問題,李樂樂希望透過這個辦法,幫兄姐們找到城裡的工作,
現在可要抓緊時間,不然就來不及了........
“停課這麼久,今天第一天開課,班上有新同學也有舊同學,不過停課太久了,應該有人忘記同學的名字了,所以大家再自我介紹一次........”
張文誼看著臺下的學生,差點感動得淚流滿面,幸好學校重新開課,他又可以回教室教書,不用再做那些辛苦的農活。
那些農活對他而言既辛苦又只能拿很少的工分,在學校教書既輕松又能拿滿工分。
憑他那拙劣的務農手法,隊上能給他八個工分,都是看在他是學校老師的份上,可憐他了。
張文誼開始第一天的教學.........
“去學校還習慣嗎?”李曉紅工作回來後,好奇地詢問。
外婆王芳和舅舅李偉忠一邊在院子做雜活,一邊豎起耳朵聽著。
“習慣,今天碗我們只自我介紹、發書、老師只上了一點點的課程。”老大李衛國回答。
“老師會不會很兇?”李曉紅有些擔心,聽說有的老師很愛打人?
“.........”李樂樂滿臉黑線,就算很兇,第一天也看不出來。
四孩子知道家人的好奇和擔心,開始七嘴八舌地講起學校狀況......
第一次期中考後,張文誼發現了幾個好苗子,李家四人這次每科考試都在九十五分以上。
李家兄妹雖然跳級,可是成績竟然比班上的同學都好!
張文誼有些開心,這一次小學升初中考試,他們學校終於可以會揚眉吐氣一番,這次他們學校總算能多點人考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