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後,又有兩個日軍重殘,雖沒死,明顯已失去戰鬥力。如果吳凡宇這樣想,那可大錯特錯。什麼叫垂死掙扎,一會看看這兩個日軍的表現肯定會後悔,不宜將勝勇追窮寇的結果,就是給了敵人以喘吸機會。
吳凡宇再次放下準備砍殺的日軍。他不這樣做不行啊!此時,軍曹長和剩下的那名日軍正一前一後挺著刺刀向他扎來,如果還不顧一切,後果不堪設想。
吳凡宇見勢不好,還是老辦法,用柴刀直奔前面的日軍。柴刀擋開後,輪刀便砍。
看樣子是這日軍學精了。發現一刺不中,趕緊收刀。這樣一來,吳凡宇擋開的也只能是刺刀尖,對槍身影響不大,如果他還要追殺的話,這日軍完全可以側擋,後退。
也就在這功夫,軍曹長的刺刀到了,直奔吳凡宇後背。
吳凡宇一直想著身後呢!有什麼動靜自然知道。
所以,當軍曹長的刺刀過來後,吳凡宇丟下前面這日軍,側步轉身,移動開身體,轉而用此刀來對付軍曹長。
這已經很危險,半個身體都是空當,稍有不慎便會被日軍捅個正著。即使想著,又能怎麼樣,畢竟不是正面,反身都需要時間,更要有個恰當的時機。
吳凡宇把握的不錯,專等著日軍刺刀過來的一剎那。不早不晚,那叫個寸。早了,會讓後面的日軍有準備,改變路線。晚了呢!便是躲閃不及。因此,吳凡宇這一不動,便讓軍曹長有了誤會,真的以為吳凡宇不知道他的偷襲。
吳凡宇在一個側步的同時,手裡的刀也沒閒著,必須有所行動。
於是,柴刀與刺刀相遇,“當”地一聲發出撞擊,竟然崩出了火花。可見兩個人的力量都不小。
一碰之後,這才感覺出對方的手段,不太好惹,還是稍作下準備後再戰。隨後兩人藉著貫性移開,各回各的位置。其實吳凡宇並沒什麼位置,他是打到哪,那便是立足之地。而軍曹長則不同,是有準備的來,也是有準備的退,所以他在一擊沒中後,又回到了原位。
日軍曹長不愧為日軍中的老兵,他用這把刺刀不知捅了多少軍人,按他的行軍路線算,不單單有中國遠片軍,應該還有國際聯軍人員,自然會包括英軍的,美軍的還有印軍等等。所以他一路走來,驕傲的很,一副天下無敵的樣子,否則,他還能活到現在嗎!
拼刺刀是日軍的特長,而軍曹長又是日軍的特種兵,這個優點他應該是佔足了。
所以,從目前情況看,他不把吳凡宇當回事,太正常不過。雖然眼睜睜地看著吳凡宇殺了不少自己的同伴,但那是別人,不是軍曹長自己,他還是沒有十分地用心去想,可能認為那些死了的日軍技術的不行,都不如他,如果換成他,可能就不是這個結果,吳凡宇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現在不動手不行,身邊已經無人可用,如果再不上,那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光桿司令。所以他要給吳凡宇亮手好戲看,顯示一下自己的手段。
軍曹長這一上來,幾乎拿出全部看家本事,不僅要要與吳凡宇拼出個高下,還要奪取吳凡宇性命,給所有死了的日軍報仇。
軍曹長的看家本事一亮出,果然不凡。在第一個回合中就沒讓吳凡宇佔到便宜。吳凡宇柴刀雖然砍了過去,但是落了空,而且還給軍曹長留出一個露洞。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哪能錯過。
緊跟著,日軍曹長再上馬步,一個翻江搗海,槍身在一出一進中便把刺刀抖了一個半弧形,斜刺裡,從半空中衝向吳凡宇。
這個動作也太快了,根本沒停步的意思,也就是說,他在一擋吳凡宇的柴刀同時,只是轉了個方向,躲開障礙物,不折不扣地把升高了的刺刀再次滑向吳凡宇。
別看過來的不是刀尖,是整個刀身。刺刀的通體都是鋼鐵,還有刀刃,無論哪個部位捱上都不好受。
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而此時的吳凡宇,不僅是二用,或者說三用四用都可。要知道,此時在吳凡宇身邊還有四個日本鬼子,兩個受傷的,兩個活蹦亂跳,哪一個都不得不重視。
受傷的不會衝上來,但他可以開槍啊,萬一偷著來一槍,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