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兄弟先忍忍吧,等我脫身就去救你。”
於是,如何擺脫平蠻納會戰的負面影響又擺到了桌面上。
這時,遠征軍的一個參謀團團長提出兩條建議:第一條,堅持打下去,打敗敵人為止。第二條,先突圍,跑出去後,再調兵重新佈置。原話不是如此,太長,這裡給簡化了。)
總司令史迪威和副司令羅卓英在沒有更好的建議前題下,採納了第二條,放棄平蠻納會戰。說白了,就是怕被日軍包圍。
看來,職位不在高低,只要有好建議,領導還是採納的,關鍵是能不能說到領導心坎裡去。
暫且不說這個建議對不對,至少沒有讓遠征軍暫時被日軍吃掉。
於是,聯軍總司史迪威下達了一系列命令,主要是放棄平蠻納會戰,改為守護梅克提拉敏揚之線,準備曼德勒會戰等等。不一一而列,有紙上談兵嫌疑,沒大用處)
連一個平蠻戰會戰都沒搞成,還想弄曼德勒會戰,行嗎!誰信啊!
沒辦法,為了儘快撤出部隊,現在只能給這個解答,不然怎麼向下面部隊交待。
緊接著,又是一系列的兵力部署,由於作用不大,在這裡沒必要一一述說。
總之,這一部置之後,把中國遠征軍的軍5和軍6兩支部隊分佈於長達300多公里的平蠻納、曼德勒等眾多的公路若干個點上,使遠征軍即不能攻,也不能守,兵力分散,進退失據,陷於更加被動局面。
這是盟軍司令部的部置。
英軍跟本就不聽,只考慮我自己合適不合適。想下來,覺的哪條都危險,那就來個穩妥的吧!
隨後,英緬軍司令韋維爾給緬甸的英軍下了一個指令:
英軍撤回印度,防守印度。
這下可好,整個緬甸就剩下中國遠征軍一支部隊了。
這還不算完,他們還要求中國遠征軍的師38、師200、師22繼續向日軍進攻。
有這麼欺負人的嗎!你的命是命,老子的命就不是命嗎!
杜聿明當場反對,認為這是一個失策的決定,反對分散兵力,主張集中主力於東線,向日軍發起進攻。
然而,他的建議被史迪威否決,不僅老史不同意,中方的副司令羅卓英也幫著史迪威說話,反對杜聿明。
杜聿明只代了幾天副司令,羅卓英一來,他又迴歸到老本行,繼續當他的軍5最高長官。
既然盟軍正副司令都不同意,杜聿明也沒辦法,只能服從命令,按照上級決定辦。
於是,遠征軍所有主力撤出了平蠻納。
有很多人想不通,羅卓英為何如此,也因為他的不支援,致使以後連連敗北。
由此,第一次遠征軍的命運也跟他有了瓜葛,至使他在後來被調走,成為了不太受國民黨軍界歡迎的人。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