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吳江龍手裡的望遠鏡可起了大作用。他不幹別的,跑到一個高處,把身體隱藏起來,然後專注於敵人的押解。
然後他看到,越軍把這五個人抬上公路,然後裝上車,向前開走。
向哪個方向開,肯定不會是向北方,當然是越軍的老巢,什麼鎮,什麼村,怎麼也得是越南有人居住的地方。
吳江龍已經跟越軍打交道這麼久,越軍有什麼特點,什麼打算,他總能『摸』到一些。於是,他轉過身,順著公路尋找越軍可能落腳的地方。
既然越軍在這裡沒把被俘的這五個人弄死,說明他們活著還有價值,既然有價值,越軍肯定會不讓他們死,那就是,有可能給他們吃的,給他們治病。在深山老林怎麼治,當然是村莊了。
在這裡特別強調一下,什麼樣的人算是戰俘呢!根據依往發生的情況判斷,一般都是被敵方主動放掉的,也就是說,經過交戰雙方談判,由雙方交換回來的人,基本就是了。
如果在敵人審問下沒有判變,而且又採取了一些措施,從敵人那裡逃出來,那就不能算俘虜,也不能算戰俘,應該算是英雄。
被抓可以,但如果能從敵人魔掌下跑出來,甚至還能殺些敵人,這怎麼能算戰俘。
也就是說,如果眼下這五個人,沒有叛變,還能在某一個時間逃出,他們就有資格光榮回國。吳江龍此時來救他們,當然很有價值。否則,救回來的只能是幾條生命而已。
對這條路,吳江龍太熟悉不過。因為此時的越南北部山區,大路非常少,能夠稱得上大路的並不多,能跑汽車的就更少了。
在戰爭一開始,為了讓中國軍人不『迷』路,他們必須熟悉地形。因此,在中國軍隊進入越南後,軍人們沒少研究地圖,甚至在這條路的兩邊,什麼地方有村莊,什麼地方有敵人的工事,都一清二楚。不然,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打到涼山。
吳江龍站在高處,只要一個轉身,幾十公里外的距離就一掃而過。而那輛汔汽車,還要跑上個把小時,甚至會更長。所以他不著急,只要找到敵人可能路過,或者是今晚的終點就成。
很快,吳江龍發現了第一個落腳點。那裡是一個村莊,一個不太大的村莊。吳江龍分析村莊大小,有沒有越軍駐軍,是否便於看押俘虜。
戰爭打到這份上,越軍不可能沒有俘虜營。但俘虜營得是一個合適的場所,最起碼要在便於生活,便於交通,便於與大城市拉近的地方。可這地方沒有,因此,短時間內,押到俘虜營的可能『性』還不大。
看看天『色』不早,已經漸漸的黑下來。從越軍的習『性』上看,只要不是偷襲敵人時需要黑夜掩護,越軍很少在黑暗中,在這麼破爛的公路上開車跑。
吳江龍簡單掐算了時間,他估計,越軍的汽車到那個村莊的位置時,天肯定是黑透了,由此他斷定,越軍有可能就在那個地方落腳。
既然估算出敵人落腳的地方,那就趕往那裡去救人。
此時,吳江龍距離那個村莊也很遠,好一點的優勢,就是他可以翻山,不用繞來繞去,這樣會減少一些路途。
吳江龍下了這個決定,便簡單收拾一下,斷定方位,直接奔那個村莊而去。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