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撤走之後,水藤林算是徹底消停了,重新恢復到原有平靜。
洞裡薩湖太大了,即使是在旱季,湖水面積也在幾萬平方公里之上。既然有水,當然少不了水產品之類物產,於是,農團長讓戰士們打上各種魚蝦類等各『色』海產品供電視小組享用。
吳江龍看到這些水產品就有些納悶,柬國民軍一真深藏於水藤林內,連只像樣的船都沒有,靠什麼打魚呢!而且湖面上也一直被越軍佔據著,汽艇巡邏船來回穿梭,哪容得了柬軍去打魚。別說是打魚,就是在湖面上行走都不行。只要被越軍巡邏船發現,必然是一場追殺。
如果看過老牌電影,就會想的到。越軍在汽艇上架著機槍和小炮,如果想追一隻魚船,別說是一隻,就是幾隻那也不費什麼勁,大不了多『射』些子彈而已。追來追去,不是船上的人被殺光,就是船被打沉,就是人掉入水裡,身上也免不了捱上幾發子彈。
所以,憑柬軍目前實力,他們根本就沒有在湖中打魚的可能。
晚飯後,邊雨欣不等吳江龍問話,率先提出了這個疑問,引來農團長等人一陣大笑。他們認為邊雨欣提法很切合實際,當前的行勢就是這樣,柬國民軍是不可能去水裡打魚。既然他們不去,那這些食物是從哪來的呢!人不吃飯不行,部隊沒糧食更不成。
隨後,農團長等人就進行解釋,無非是說些類似於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那種情形,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
他們幾個越說,邊雨欣越糊塗。這裡連個村莊都看不到,更看不到一個百姓,所有柬國民軍都隱藏在水藤林內,上那去找老百姓!
農團長介紹說,洞裡薩湖不僅有水,而且還有島,用不著去陸地,就可以吃到你所想要得到的水產。而且,每個島上都有魚民,他們不種莊稼,就靠打魚為生。有他們在,柬國民軍還能餓死!
這到是實話,老百姓是柬人,國民軍也是柬人。國民軍為誰打仗,不就是為了趕走越南侵略者,好讓自己人民過上好日子嗎?所以他們是子弟兵,老百姓當然會支援。
對於這一點,只要有愛國心的民眾沒有不理解的。所以,柬國民軍的游擊戰術也是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才能維持的下去,否則,他們很難在這一地區呆的住,別說是去給敵人通風報信,就是沒人理你,柬國民軍也無法存活。
這就是人民戰爭發揮出的巨大作用。不管是中國還是柬埔寨,世界上凡是抵抗外敵入侵的國家,他們的軍隊就是人民的軍隊,當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援。
聽到有人民群眾在,邊雨欣立即有了想法。他們這次拍攝不僅要拍柬國民軍,也要拍人民群眾,最主要的,邊雨欣想看一看柬國民軍與人民群中的魚水情。因為,柬國民軍的抗越戰爭能否持續下去,能否最後打敗越南侵略者,老百姓的支援,民眾的贊同將是很關鍵的因素。
柬國民軍的鏡頭拍了不老少,差的還是一些細節問題。邊雨欣即是這場電視拍攝活動的記者,但同時他也具有編輯加導演的身份,所以,能夠把電視內容拍得更豐富,更好看,那才是目的。於是,邊雨欣向農團長提出了要到老百姓住地去拍攝的想法。
這一下可難住了農團長,不是去不了,而是太危險。因為那些百姓都在島上,他們要去就得乘船,還要穿過很大片的湖面。越軍的巡邏艇一直在湖面上來回地巡邏,鐵船要比木船快的多,只要木船在水面上出現,很難不被越軍發現,而且去的船絕不會是一兩條。有這麼多船被越軍巡邏艇追逐,危險太大。
農團長不敢擅自做主,把目光投向潘師長和焦團長。
潘師長是這裡的最高領導人,焦團長是從總部來的,一路上都兼營保衛電視小組的任務。人家安全地到達這裡,他絕不能因為一點差錯而讓電視小組冒險,所以他求援的目光投向這兩人,意思是說,去還是不去由你們做決定。
潘師長想了想問,“從這到那小島有多遠?”
“遠到不是很遠,出了水藤林就能看得到,只是中間隔著十幾裡地的水面,越軍一直在這裡巡邏。”
焦團長『插』進來問,“越軍在什麼時間不巡邏?”
“越軍有午睡習慣,一般在中午時他們很少出來。”
“嗯,那就在中午。”
越軍中午不出來,自有不出來的道理。你想啊,柬埔寨處於亞熱帶,天氣本來就熱,一旦到了中午會更熱。而且湖面熱起來,會蒸騰出大量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