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三百六十三、借霧過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百六十三、借霧過江 (2 / 5)

到了朱瞻基做皇帝時也就是明宣德二年1427年)。

朱瞻基對大臣們說:“太祖皇帝祖訓中曾說道,‘四方眾彝和南蠻小國,隔山跨海,地處偏遠隅地,即使得其力也不足亦供給國家,而得其百姓也不足以供我派遣,我後世子孫千萬不要倚仗自己國力富強而輕率用兵’……我反覆考慮過,想讓交趾如洪武年間一樣自成一國,歲歲稱臣年年進奉,以保一方百姓免遭戰火,你們考慮怎麼樣?”

朱瞻基說完,面對內閣大臣楊士奇說,“你有何想法?”

楊士奇說了很長一段話,他列舉了漢朝,唐朝,以及元朝對安南的做法之後說,“陛下是天下百姓的父母,豈可與交趾這幫蠻民草寇計較得失呢!”

那意思是說,有我中原大國就足夠了,不要這個交趾小地方也無妨。

朱瞻基沒說話,但點頭表示同意。

之後,被放掉的黎氏家族,又在國內經常造反,費掉明軍很大財力。

朱瞻基對大臣們說,“太宗朱棣起初擒得黎賊,平定了交趾,即想擁立陳氏的後世子孫。今天想要繼承先帝的遺志,使中國百姓皆安定無事,你們再為朕考慮一下此事。”

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緊持安南不立國,有的則主張放棄,讓其立國。

最後,朱瞻其聽取了楊榮和楊士奇的主張,允許安南重新立國。

安南立國後,不斷向南侵略,疆土不斷擴大,佔有了占城國全部和真臘國的一半,瀕臨暹羅灣。到了1802年清嘉慶七年,改國號為越南,清『政府』對其也稱為越南,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民間仍沿稱其安南。

為了趕書,越南這段歷史就講到此,其中省略了許多場戰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歷史說到此為止,下面繼續我們的越南之戰。

大霧籠罩了江面,從山頂看下去,有如剛剛揭開的蒸氣鍋,濁氣已經佈滿了兩山夾著的這道山谷。

“隊長,前面是江水,下面又是山崖,下不去。”陶川帶著一名戰士來到吳江龍跟前。

吳江龍舉起望遠鏡向對岸眺望。

對岸就是越境,山地全被霧氣所覆蓋。望遠鏡中的兩個鏡筒中除了白霧還是白霧,連對面的山林都看不見。

吳江龍緊鎖眉頭。霧氣是給他們過境創造了條件。可現在,他們身處險境,如果看不清眼前道路,稍不留神便有滾落江中的可能。

吳江龍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的李森說,“教導員,這裡雖然險些,可對於我們來說,卻是過江的最佳地點。”

李森在吳江龍觀察對岸的同時,他也在用望遠鏡朝江面上察看。這時聽吳江龍對他說話,放下望遠鏡說,“地點是險了點,不過,相比較起敵人而言,還是比較安全。我同意。”

見教導員沒異議,吳江龍轉向陶川,“陶川,你帶人抵近江面偵察,找找有沒有能放排子的地方。”

“是“陶川答應一聲。

只是轉身的功夫,陶川和那名戰士就不見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