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六十九、聚殲飛虎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十九、聚殲飛虎團 (1 / 3)

六十九、聚殲飛虎團

飛虎團突圍出同登被困在探某與339高地一線。

沿途是綿亙起伏的大大小小的山頭,披覆著茂密的荊棘,佈滿了奇形怪狀的石洞。

在此之前,飛虎團早就利用這些地形構築了大量的野戰工事。滿山遍野的荊棘掩藏著明碉,山洞變成了暗堡,石罅縫隙也都有輕重機槍的『射』口,許多山坡和通道口還埋設了大片大片的。

飛虎團原本是要在鬼屯炮臺設定二線指揮所,但炮臺已被我軍炸燬,不得不撤到這一地區。

在攻打鬼屯炮臺之後,我軍的進攻部隊疏忽了一個很大問題。他們只炸掉了敵人的表面陣地,沒有深入去察看敵人在這一地區是否還有什麼地下工事。因此,為下一步戰鬥留下了很大憾事。

鬼屯炮臺雖是法國人修建的,但它被日本人改造過,被越南『政府』加工過,已經形成了以炮臺為中心,以火車站、探某、339高地為輻『射』的明碉、暗堡群,地下通道四通八達。

我軍在攻下火車站,斷掉炮臺通往火車站的暗道後,並沒有覺察出在他的下面仍然有著通行於探某和339高地的地堡、暗道。

飛虎團衝到探某,發現出路已被八連封死後,便迅速在這一線將部隊展開。由於地形熟,事前又有作戰計劃,所以敵人來的快,展開的也快。較短時間內,便構成了新的,強大的防禦陣地。

我軍炮火準備完畢後,步兵們便開始發起攻擊。

這次進攻不同以往。由於受攻擊地型限制,配屬給某團的坦克並未直接參與進攻戰鬥,而是被擺放到了外圍的阻敵退路上。

一輛輛坦克堵住了公路、鐵路要塞,如同一架架闡門立在壩口上。

滿山遍野的步兵戰士,猛喊著衝啊、殺啊的吼聲,逐漸縮小著包圍圈。

眼看著步兵越來越接近敵人陣地。

隱藏在各處暗堡中的敵人突然向攻擊部隊進行『射』擊。成排的步兵倒下,後邊的人接著往上衝。

敵人地堡群太過於密集,而且隱匿的非常隱蔽,如果不是他們主動脫掉偽裝,衝到跟前的戰士也很難發現。所以,第一次進攻,我軍傷亡慘重,付出了很大代價。

進攻戰鬥進行了一天,我軍只拿下了少量山頭。擔任主攻的某團不得不停下來,研究新的對策,把進攻改在了夜間。

夜完全黑下來後,戰士們三五成群組成牽制組、爆破組、『射』擊組向敵人暗堡『摸』去。當接近敵人陣敵後,首先由牽制組主動暴『露』目標,吸引出敵人火力,而後爆破組悄悄接近敵人暗堡,用爆破筒、包、無後座力炮擊毀敵人暗堡。

就是採用這種打法,只要敵人地堡一開火,戰士們便用更加猛烈火力馬上進行壓制、封鎖它。然後,爆破隊飛一樣衝上去,將包、爆破筒、噴火器一件件拿出來,涼給敵人看。

在一個山包下,戰士們前進時發出的響聲終於引出了暗堡內的一挺機槍。只見山坡上的一塊石頭被人從山體中捅開後,一股火苗躥了出來,朝著前進的戰士猛『射』。

『射』擊組的三名戰士迅速臥倒在地,機槍、步槍一起向著『射』孔還擊。

密集的子彈終於將敵人火力壓制住。趁此機會,一名戰士抱著火箭筒衝了上去。幾個翻滾,便接近了暗堡,將爆破筒『插』進了暗堡『射』孔。他轉身剛一離開,準備躲藏時,回頭發現敵人又把爆破筒推了出來。沒辦法,這個戰士只好又返回去,抓起爆破筒接著往裡推。現在卻怎麼也推不進去了,爆破筒被裡面敵人死死頂住。爆破筒在向外冒著白煙,雙方卻僵持不下,誰也沒有鬆手的意思。

這時,一聲巨響,爆破筒爆炸了。這名小戰士與暗堡群裡的敵人同歸於盡。

千萬不要以為我是在重複黃繼光的故事。不是,真的不是,這的的確確是發生在越南戰場上許許多多的同樣戰事中的其中一例。

在激烈戰場上,在生與死的慘烈較量中,我們這些年青的,十七八歲的小戰士的確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他們不是不愛惜生命,不是不熱愛生活,更不是不愛家裡的親人。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完成一項責任,一件使命,對祖國崇高的愛。沒有人去『逼』他們,也沒有人命令他們去這樣做。這些,都是他們出自於內心的激情,唯有真正男兒才有的大愛。

在選拔爆破手時,一般都是由家裡有兄弟的戰士們來擔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