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無,給我炸掉它。”史柱國命令道。
隨著幾門八二無後坐力炮的連續轟擊,“轟、轟、轟”,在一連串的爆炸聲中,幾處隱藏在暗堡的敵人被轟掉了,不時發出慘叫聲。
史柱國認為時機差不多了,再次命令爆破組,“上。”
一個小戰士手持爆破筒從史柱國眼前衝了過去。史柱國大聲喊,“柳寧,你回來。”
手持爆破筒的柳寧不知連長為啥喊他,只好停下,往回走到史柱國近前。
柳寧是四連年紀最小的兵,他的真實年齡還不足十六歲。
“給我,你在這待著。”史柱國二話不說,上去奪過柳寧手裡爆破筒衝了上去。史柱國不願讓柳寧小小年紀去冒這樣危險。他喊住柳寧,是想盡一份領導責任,也是一種兄長關懷。
在那場戰爭中,我軍的每一個指揮員都敢喊“跟我上”,“看我的”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幾乎每一場戰鬥中,在隊伍的最前邊都有他們的身影。這種敢作敢為的帶頭精神,與今天的領導幹部相比又將如何!
史柱國帶著爆破組衝向前沿,隨著“轟、轟、轟”一陣爆炸聲響,幾處鐵絲網被撕開了口子。緊接著,後續戰士們輪番將包、爆破筒順著這個口子往前丟,終於開闢出三條兩米多寬的通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史柱國大手一揮,“同志們,衝啊!”
被敵人機槍壓在地上的戰士們紛紛跳起來,向400高地衝鋒。山坡太過陡硝,戰士們的衝擊速度只能用爬來行容。
“噠噠噠”
突然,高『射』機槍子彈分別從突兀的兩個山頭上交叉著『射』了過來。一陣掃『射』後,又有幾名戰士身體中彈,從山坡上滾向山角。
敵人據高臨下『射』擊,界定標尺準確無誤,在四連進攻方向形成密集封鎖線。『射』過來的子彈從上向下,一層層地下壓,敵人表現出了超強的軍事作戰技能。子彈『射』的有條不紊。四連被這兩挺高『射』機槍『逼』的不得後撤,再次退回了山角。
李森這個氣啊!埋怨炮兵說,“你們也真實在,我讓你們留著,你們就留著。留就留吧!竟然還留恁多。”
“排長,這可是你說的啊!你願意和敵人拼刺刀。”
“我當然願意。可敵人那麼遠,我想拼也拼不著。”李森和肖勇兩人趴在草地上,你一句我一句評說炮兵。
史柱國命令通訊員,“通知全連幹部開會。”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危急時刻,我軍各個連隊都能顯示出充分發揚民主的良好風尚。個人英雄主義,獨夫武斷專利一般是行不通的。特別是在政治掛帥非常叫響的年代,任是哪一個猛夫般的連隊指揮員也不會搞一言堂。大家要記住,那可是1979年,離打倒的1976年僅僅是三年,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人們還沒有完全從階級鬥爭泥潭中掙脫出來。萬一有了問題,上綱上線可不是一般人所承受得了的。所以史柱國也不能擺脫掉開會決定重大決策的重要環節,就是有再精明的想法,也要等集體研究後才能決定。
如果沒有在行政機關幹過,沒有當過軍隊幹部,絕難想得出開會的頻繁,開會的不確定,開會的小題大磨。
不大一會,四連排以上幹部全都聚集過來。
“夥計們,兩次攻擊受阻,誰有好辦法說說。”史柱國仍然不改單刀直入『性』格。
“山太陡,我們往上衝的速度太慢,給了敵人直瞄機會。我們得想辦法躲過兩個山頭的高『射』機槍。”李森第一個發言。
“這個打法絕對不行,如果再衝幾次,我們犧牲的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