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十三、激戰230高地(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十三、激戰230高地(二) (1 / 3)

十三、激戰230高地二)

230高地與457高地一左一右護衛著689高地。如果單獨攻打230高地,則457高地就會以火力支援,反之230高地亦會如此。進攻部隊極易受到兩側交叉火力打擊。

為此,史國柱制定了齊頭並進,同吃的戰術。

二排攻打230高地,自己帶著一排攻打457高地。三排由指導員指揮留作連預備隊。

這次據守230、457、689高地的敵軍共有一個連。在其主陣地689高地上留有一個加強排。230、457高地分別放上了兩個班,其它的則作為機動部隊。

敵軍在多年抗美戰爭中,總結出一套對付強敵的真假偽裝戰術,就是在無防禦價值的地點設定假陣地,逃避火力打擊,迫使對方提前展開戰鬥隊形,以偵察對方的火力和戰術特點。在接敵進攻方向,設定了多層次、多種『射』擊方向直『射』、側『射』、倒『射』)的火力點,並採取偽裝手段,把預設陣地隱蔽起來。對防守要點,實施遠距離火力壓制;近距離突然開火,陣地前設伏,或是以小股兵力主動出擊的方法,給進攻部隊造成較大殺傷。

所以,李森帶領二排一出現在山角下的障礙場前,就遭到小股敵人冷槍『射』擊。

兩次爆炸效果不明顯,扔出去的包只轟開了一小片雷場,阻礙進攻的鐵絲網依然牢牢地橫在不遠處。

李森見吳江龍幹掉了敵人『射』手,趁機在地上打了滾,滾到鐵絲網前,用一雙肉手,生生地把鐵絲網拽了個豁口,隨即向其他人喊了聲:“上,”便第一個鑽了過去。

吳江龍一個健步跳了過來,緊跟在李森身後也過了鐵絲網。

就在第三個戰士往裡鑽時。突然,從山腰的另一處,敵人的機槍響了。機槍子彈來的太突然,加之距離很近。這名戰士連又被鐵絲網纏住,退不得,進不得,幾發子彈落在他身上,連吭都沒吭一聲,就撲在了鐵絲網上。

吳江龍看到這種情形,心裡十分清楚,如果不消滅敵人這個火力點,還會有更多戰士受傷。只見他身體一個前赴,躥出有兩米遠,然後又是一個前滾翻,等接近了敵人,一揚手,向敵人方向甩出一顆。

“噗”地從地面上陷了下去,“轟”地一聲,在壕溝內炸響,接著便聽見沉悶的嚎叫聲。緊跟著,李森和吳江龍一前一後跳進了壕溝。

這是一條隱蔽在地下的戰壕,寬兩米,深一米五六。溝沿上,幾乎全部被蒿草、灌木遮擋,如果不是到了近前,很難被人發現。

李森和吳江龍一跳入壕溝,發現裡邊還有三名沒被炸死的敵人。這時,一名受傷的敵人,見李森和吳江龍進來,伸手便去抓身邊的,想來個三人同歸於盡。

吳江龍眼疾手快,迅速調轉口,朝著那名敵人“噠噠噠”便是一陣掃『射』。

那個傷兵丟下沒拉弦的,歪倒在一邊。

剩下的兩個敵人見勢不好,轉身就想跑。被後邊趕上來的李森兩槍擊斃。

距離壕溝不遠處,一處陡坡下,突然有敵人連續向這裡投彈。看那意思,非要把李森和吳江龍炸死在壕溝內不可。

吳江龍看見有三四顆連續掉入溝內。他一拉李森,兩人縱身跳上溝沿,剛剛趴到地上,“轟、轟、轟”三顆,瞬間在壕溝內全都炸響。

李森、吳江龍沒等投彈的敵人反應過來,突然向敵人投擲方向,也甩出了兩顆。

“轟、轟”陡坡下硝煙四起,彈片橫飛。

吳江龍不等煙霧散盡,端著躥跳著到了近前,發現只有一個貓耳洞。一個敵人被倒在貓耳洞口,四肢不全。看來,他投完彈後,還沒來得急往回鑽,就被反方向扔過來的炸死了。

貓耳洞顧名思義是個很小的山洞,一般只能容納一人。多數是依山勢而挖。用灌木、蒿草一擋,即是單兵作戰掩體,又是小型防禦工事,如果不是直瞄『射』擊,很難受到炮火打擊。

因此,在三連進攻前的炮火準備中,幾個大型工事裡的敵人都受到了沉重打擊,而躲在貓耳洞裡的敵人,卻毫髮都沒有傷到一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