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孽龍的傳,王子謀曾在鬼史中看過,大概的故事是這樣的:
很久以前,有二個讀書人,一個姓趙,名鄺;一個姓李,名龍,他們同在一個學館裡讀書,二人日同書案夜同床,好得比親兄弟還要好。
有一次,兩人在江邊玩水,趙鄺在松花江岸邊的石窟裡撿到一個象鴿子蛋一樣大的蛋,花花綠綠的非常好玩。他叫李龍來看,李龍拿在手中看了看,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蛋,便湊到鼻子下嗅了嗅。誰知那奇怪的蛋竟骨碌碌地滾進他的嘴裡,不等他吐,又囫圇地滾下了喉嚨,直落肚裡。
趙鄺開始以為是李龍有意吞下肚裡,還埋怨他太冒失呢,萬一是個毒蛋怎麼辦?李龍賭咒發誓不是有意吞吃,是它自己滾下去的。這一來兩人都感到奇怪,特別是李龍,自從吞了蛋以後,心裡老是象懷了個鬼胎,連讀書也沒有心思了。過了些日子,趙鄺發覺李龍在悄悄變化著,首先是性格在變,變得對人很冷淡,其次是脾氣也慢慢變得暴躁起來,動不動便和學館裡的同學打架,而且力大無窮,全館的學友合起來也打他不過。尤其令趙鄺感到奇怪的,自從他吞了那奇怪的蛋以後,夜裡和他同床而睡,感到他一身都涼冰冰的,問他是否有病,又沒有,真叫人納悶。
直到有一,兩人又至江邊玩水,本來趙鄺的水性並不比李龍差,可是現在卻感到差遠了。而且使他更驚奇的,是李龍每一抬手,一動腳,半江水都撼動,如時翻個筋斗或扎個猛子,那江水頓時波濤翻滾,浪高三尺。他每泅到一個地方,打幾個滾子,這個地方馬上就成了一個深潭……趙鄺將這些情況,悄悄地告訴了先生。先生也很驚疑,要趙鄺留心觀察,看他生理上還有其它什麼變化。
有一晚上,趁李龍熟睡之際,偷偷地撩起他的衣襟一看,不禁嚇了一大跳,原來李龍的兩腋之下,已長出一片片鱗甲。先生:“只怕他吞下的,是一個蛟龍蛋,以後怕會成精呢!如果成了蛟龍精,那我們就受害了!”趙鄺也急了,問先生怎麼辦。先生:“只有報告官府來處理了。”
官府聽報連夜派官前來捉拿,誰知李龍早已不知去向。
從那以後,趙鄺再也無心讀書,只怕李龍成精以後,會危害鄉里,心想將來要制服李龍,只有自己也去學道法。於是他辭別先生,投奔龍虎山去學道。趙鄺揹著雨傘包袱,日夜奔向龍虎山。半路上,突然碰上了李龍,李龍問趙鄺去哪裡。
趙鄺:“去學道。”
李龍問:“為何要去學道?”
趙鄺被問住,不好怎麼回答。李龍冷笑:“何必瞞我,你想學到道法來制服我。”
趙鄺:“你已知道,那又何必問我?”
李龍:“不看在多年同學情誼,今我就要了你的命。好,你學你的道法,我搞我的修煉,若干年後再見。”
罷,一轉眼不見了。
趙鄺來到龍虎山,拜見了張師。張師問明瞭來意,便對他:“你的來意很好,不過學道是很艱苦的。只怕你吃不了這種苦。”
趙鄺:“為了鄉里將來不受禍害,再苦我也能吃得了。”
張師:“好,你早晚陪師兄弟燒香打坐、煉氣。晴上山去砍柴,雨便在觀裡推礱踏碓。功夫到了我教你道法。”
趙鄺從此便安心在山上修行學道,一心想把功夫煉好,好請張師早日傳授道法。
日子過得好快,趙鄺一學就是三年,可是張師連問都沒問過他一次,更不要傳什麼道法了。有幾次實在耐不住了,便去問師:“什麼時候才傳我道法呢?”師只是笑笑:“早著呢。”趙鄺只好再耐著性子熬下去。
一晃又是三年,在這三年之內,師雖然傳了他一些道法,但這些道法都是很平常的,民間的一些遊方道士都會,比如赤足上刀山呀,蹈火海呀……而且傳得很慢。一套道法,總要學上一年半載。趙鄺心想,這樣要學到幾時,才能學到制服李龍的法術呢?還是下山到別的名山去學。於是便向師告辭。師也不挽留由他徑自下山走了。
趙鄺一路走來悶悶不樂,但想到自己已經荒廢了大好青春,現在卻中途而廢,實在是太丟人了。趙鄺心裡一動,想想自己學道的決心,還是回山再繼續學,於是又回到龍虎山。師也不責怪他,只:“回來了就留下。”
趙鄺耐著性子又熬了幾年,道法雖有長進,但進步不大,心又不安起來,又產了想下山的念頭,只是這次不敢向師了。有一,師叫他到山下去買香燭,經過一個山坳裡,看見一個鬚眉斑白的老漢,坐在一口大山塘的堤上,用一個的燈盞,在一盞一盞地舀水。趙鄺又感到奇怪,問他這是幹什麼?
老漢:“我家有個孫子賴著要魚吃,我舀幹壙來捉條魚給他吃。”
趙鄺:“像你這樣舀要什麼時候才能夠舀幹?”
老漢:“只要功夫長,燈盞舀幹壙呢?”
趙鄺內心一動,買了香燭回去。
師:“灶下沒柴燒了,你去把後山那棵觀音樹砍來當柴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趙鄺問:“你老不是,這棵觀音樹將來長大了,留給人間雕觀音菩薩用嗎?”師:“本來的打算是這樣,只是他經不住深山歲月風霜雨雪的熬煉,心不實了,看來成不了材,只好拿去當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