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一些東西賣進來國內,禁止東西賣出去來維持國家的安全,是大唐的權利。
朝廷官員一直都認為,沒有必要增加支出,但是範晶晶認為朝廷是可以利用稅收賺錢的,多一點支出就等於多一點稅收。
朝廷官員認為商人好不容易來到大唐,多收一點稅,他們就不願意過來了。
但是範晶晶認為,西域商人過來賣的貨品,都不是日常生活用品,而是屬於奢侈用品,才能夠經過這麼長遠的旅程,賣這麼高的價格,還有人願意買,如果是日常生活用品,人們就必須得到,如果得不到,用很高的價格賣,等於是殘害百姓。
在這種情況之下,朝廷應該自己開設商路把必須品從國外買進來,根本不是等外地的商人賣進來。
沒有任何一個商隊的力量會比朝廷出的力量還來得強,當然如果朝廷的力量主動的伸向其他國家,會帶來其他國家的危險意識。
當然這些人如果扮成商隊,採用國家力量前進,自然會有另外一種好處,只不過範晶晶知道商業行為,如果從事居然變成國營,很容易就會變成讓人退休養老的地方。
賺錢的事業,也會變成不賺錢的事業,甚至做事情也開始變得不積極,因為他們覺得可以安老退休了。
當朝廷官員即將失去稅收的時候,得到範晶晶的再一次建議,他們的腦袋就變得比較清晰了,然後開始會運算,事實上朝廷官員在這段時間也開始吸收一些新的人。
這些新人是比較容易算出數學的,雖然這些新人沒有太高的權力,但是朝廷高官對於這些新人的建議還是比較聽得下去的,這些新人往往是挖自范家莊園的人。
范家莊園有時候,會主動出提供人才給朝廷使用,因為這對范家莊園是有好處的。
而且提供的往往是實務性人才,範晶晶提供實務型的人才,也是非常心痛的。
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來發展自己的人才,但是常常會發覺朝廷如果沒有他們人才的補充,對於范家莊園後續發展非常不利,所以不得把不把自己的人才往朝廷送。
想想,范家莊園的存在,即將度過第一個年頭,就已經極度的深入整個大唐,對大唐帶來很多的改變。
雖然很多事情在範晶晶看起來好像自然而然的,就發展到這一個地步,甚至沒有過度的參與,一無所覺。
事實上范家莊園絕對也不止三個得力的助手,只不過其他得力的助手沒有機會跑到範晶晶面前來說話。
不是不願意,而是範晶晶向來非常的忙碌,而且每次只找這三個,除非他們認為有必要讓人來親自報告,把人特地拉到範晶晶面前報告,但是範晶晶是死腦袋,沒有辦法記得這些新人的面貌,每一次問的時候還是問眼前的這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