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主都擁有非常大片的土地,人口並不是非常的多,對糧食的消耗也不大,但是由於土地開闢之後必須要有人耕種,所以交了稅金之後,耕作者幾乎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吃。
甚至他們也說不上吃飽,每一餐只能夠吃到,足以維持生命的糧食就是一個人的幸福人生了。
擁有多餘的糧食計程車紳人家。
人口問題,海濱村發展的重大問題,海濱村加上這些吸納的人口已經有三千五百人。
糧食問題迅速成為他們的大問題。
從長安運糧食過來是不經濟的,只能夠在附近買。
附近的大地主,由於人口的損失,開始對他們產生抵制的心理。
要到更遠的地方買糧食並不是辦不到的事情,是這裡人口密度比較低,土地比較遼闊,所以想要通道可以購買糧食的土地,就有一些困難了。
在距離上肯定不會太近,想要增加行走的距離,縮短時間,那就是沿途的交通改善。
而且用走的能夠運輸的糧食,數量不會太多。
他們第一個開工的就是渠道工程,在渠道開工的同時,他們購買了一些船隻,他們把船隻當成運輸的工具,而第一條渠道就開通到遠處可以購買糧食的地方。
在內陸一點的地方,人們暫時還沒有船隻可以航行,所以他們的佃農會乖乖的在土地裡耕種,他們只是相隔了幾個村落,但是訊息的閉塞,讓沿海發生的事情沒有辦法傳達到這裡。
要知道當一個人走了一天都不能走道的距離,對他來說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跟他發生關係。
這時代的影響力想透過距離傳播到很遠,是要花很大的力氣的,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固著越久,能夠影響的範圍越大。
何況,渠道還能夠增加可灌溉土地,甚至大部分開闢的地方,都能申請地契下來。
除了時常需要逃難的地帶,很多地方的人一住就幾千年,在一個地方的影響看起來似乎會很遠,但是在遠的地方,影響就沒有那麼明顯,畢竟人不會每天通訊息,越遠的人,每天的人情往來就會慢慢的淡薄。
即使知道什麼訊息,也經過了好幾年的時間,所以他認為這個訊息非常的重要。
別人可能會突破封鎖,蔓延到附近來,所以會跟周邊的人打一下交代,但是這個距離向來不會很遠。
透過交通的方式,來打破時間和距離的封鎖是丁武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而他們所挖掘的渠道,更是流通到外界最好的方法。
河運雖然不會很快,但是運量卻非常的多。
只要一次運回來的糧食,就可以過好多天用,甚至可以運回半年的份,只要他們有足夠的錢,範晶晶給予丁武的錢並不少。
要知道運輸錢也是需要非常大的運力,但是他們帶的推車,本身就是一大運力,能夠帶過來的糧食和銅錢已經佔了大部分。
大批次的買賣更是不需要用銅錢,而是用金銀都能夠收到,對方的肯定與接受。
何況,範晶晶也早就對范家莊園的商人說,這裡將有的糧食需求,等三個月後,這裡作坊也能提供一定份量的貨物了。
黃金對於普通人的兌換來說,由於不是大唐合法的錢幣,所以兌換起來,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難度。
對有錢人來說,用金銀來換銅錢,或者是用銅錢來換金銀,都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