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 宮裡的馬車來了。”春風風風火火地從外面走進來, 見元寧已經拾掇得差不多了,便從架子上拿下織錦鑲毛鬥篷,候在門口。
等元寧過來了, 她才將鬥篷給元寧搭上, 扶著她出門。
今日已是除夕,宮裡派人來接元寧和元柔陪同皇家一同登樓觀看煙火。
煙火會是京城年年除夕都會有的, 但並不是年年皇上都會登上城樓,許是今年風調雨順,皇上龍顏大悅,才決定登上城樓與民同樂。
這會兒還是下午, 她們須得先進宮參加大儺儀, 然後一起在宮中參加除夕年宴,待年宴結束方去城樓觀看煙火。
元寧走到府門前的時候,盛元柔已經到了。
她輕輕招呼了一聲“三妹妹”, 元寧還了一句“二姐”, 便一前一後地登車了, 身後的春風忙把準備好的紅包遞給前來接人的公公。
上車之後兩人都默契地一人倚著一邊車窗,都隔著紗簾看街上,誰也沒有說話。
對元寧而言, 即使只是對盛元柔虛以逶迤也讓她難受, 而盛元柔此刻,也沒什麼心情說話,正好各取所需。
很快便到了皇城, 除了她們幾個被即將召進宮做伴讀的女孩,幾大公侯府的姑娘也到了。往年過年,唯有公卿世家的嫡女們才能進宮,元寧和元柔都是沾了伴讀的光。
元寧看到了謝蘊宜,謝蘊宜也瞧見了她,沖她笑了笑。
候在那裡的姑姑沒有讓她們隨意亂站,給她們排了隊,大致是按照家族出生與皇家的親疏遠近,謝蘊宜自然是站在最前面,元寧站在中間往後,元柔還比她往後一點。
“各位姑娘,一會兒大儺儀開始後,咱們站在皇後娘娘的右手邊,進去之後咱們還是這麼站,千萬不要亂了。”
“知道了姑姑。大過年的您少說幾句,別累著了。”謝蘊宜笑道。
“蘊宜姑娘是年年都來的,”引路的姑姑對謝蘊宜的插嘴一點也沒生氣,“自然不用我囉嗦,有些姑娘是頭一回來,我必須得好好說。”
姑姑說完許多的規矩,便站到了謝蘊宜的前面,引著這一溜兒的姑娘往前走。
大儺儀是在欽天監前面進行的,龍椅鳳座已經佈置好了,元寧等人站在了鳳座的右邊第二排。除了她們,對面還站了許多年輕的世家子弟。
元寧一眼就看到了陸行舟。
並不是她有多關注他,實在是因為他長得高,站在人群中便格外突出,連腰上的玉帶都比旁人的高一截。
即使周圍站著那麼多人,陸行舟站在那裡,也彷彿與旁人不是在一個場合。
他並非不合群,反而不時與身旁的人說話。
但他還是跟別人不一樣。
旁人或無聊、或緊張、或喜悅、或嚴肅,總能從臉上窺探出一些情緒,唯有他,永遠都是這麼不鹹不淡,不疾不徐。
這麼遠遠地看著他,元寧實在不敢想象自己曾經與他一同騎了一天的馬。
“皇上駕到,皇後娘娘駕到。”
大太監高喝一聲,在場的眾人立即噤了聲,跪地接駕。皇帝和皇後落座後,六宮嬪妃、皇子和公主們也進場了。公主們正好站在元寧她們的前面。
柔淑公主看到了元寧,朝她眨了眨眼睛。
元寧也沖她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