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黃帝向有熊族民訴說了夢境一事,岐伯拍手稱妙:“如此說來,人王有神明相助,實乃我有熊族之幸啊。”
“那神明應龍能夠窺測天機,應不是凡間之物,而那十個金甲神人,更是來自太古洪荒,與天地同壽。”黃帝土裡土氣地說道。
“稟告人王——”一名有熊族子弟兵前來報信,“象胥倉頡連日不歸,後我等打聽,查明他是在不周山與神明決鬥。”
“又是不周山……”眾人議論紛紛,黃帝道:“我等連夜前去此處,順便查明族人昏睡不醒一事。”
不周山外圍。
晦暗的天空吹過陣陣晚風,高崖之上,一位寬袍大袖的老者手持權杖,與一位黑袍鐵甲的壯士在鬥法。
老者是風神飛廉,奉天庭之命鎮守不周山外圍,手持一柄巽風卦杖,在此碰巧遇見了來尋寶物的翻譯官倉頡,由於倉頡私自翻譯地界的甲骨文字,已成為天庭重犯,飛廉二話不說就捉拿。
“你們人類不安本分,建立文明學習神仙的法術,如今又翻譯地界文字為己所用,天庭一直找不到你的蹤跡,如今倒好,送上門來,趕快與我到天界交差。”飛廉不由分說,權杖舞得虎虎生風,在倉頡身周颳起三昧神風。
倉頡是有熊族的文字仙人,甲骨文的翻譯法官,當年有熊族建立的時候沒有文字可用,結繩記事,為了讓有熊族能夠建立起類似於山海時期的獨立文明,倉頡隻身前往地界,在盤庚沉睡之時,在他龍骨之上翻譯出了甲骨文字,為有熊族帶了文明的火種。由於軒轅丘的人個個身負異能,天庭雖是三界最大的權力機關,諸神匯聚,也未能捕獲倉頡這個凡人的腳步,而此次倉頡前來,為的是有熊族的一件祖傳寶物。
“上神且聽我說”,倉頡頂住狂風的壓力,“我有熊族人做事無愧於天地,不昧於良心,翻譯文字乃是順應造化所為,並無輕視天神之意”,他邊說邊運用翻譯法術,將刮來的大風一一複製變成自己的招數,從而與之抗衡,“在下此次前來,為的是尋覓我族的一件傳世寶物龍卦劍,此兵器曾是君子國君主少典的配劍,受燭龍之光淬鍊,被伏羲刻上八卦之印,具有不同於凡鐵的能量,可算是神兵利器。近來有訊息傳聞此物落於不周山,故特來相求。”
飛廉手中的權杖之力不曾削弱分毫:“吾聽聞確有此物。昔日伏羲大帝渡劫修煉玄奇雷劍,還鑄造另外一劍投擲下界說是贈與有緣人,應是此物,不過你是從何得知那龍卦劍在此出沒,吾亦不曾知曉。”
“甲骨文暗藏天機,能夠預知未來,我整理典籍之時,眼前甲骨忽放白光,便從那字裡行間窺得”,倉頡道,“望上神予以幫助,畢竟若是由天帝所鑄,天庭與我族更是淵源頗深。”
“傳說這龍卦劍頗有靈性,能化身龍體遊走於不同時空”,風伯搖了搖頭,“若是今日在不周山,搞不得明日又會遁入何處,也未可知。何況神兵利器,凡人還是不動為宜,即便是半人半神的少典,也不一定能夠發揮此劍全部真力。”
倉頡見招拆招,見風伯如此不客氣,從懷裡掏出一道甲骨符文,準備施展咒法‘甲骨印’。無論是魔界文字‘梵’還是三界文字‘甲骨’,都屬於一種施法的咒印,魔界的‘混沌印’就是運用‘梵’咒爆發出的最強魔咒之一,而甲骨同樣可以用來施法,他們被並稱為‘文字法術’,文字法術的最大威力在於與翻譯法術相結合,以符文之力翻譯敵方的任何招數,不僅效率高而且威力無窮。只是能夠使用的文字是有限的,除非能夠自己創造文字,不過今日碰著了神明,對倉頡而言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眼看著倉頡就要施展文字法術‘甲骨印’封住這位風神,後面傳來了呼喊:
“倉頡住手!”
喜歡神魔傳之洪荒之憶請大家收藏:()神魔傳之洪荒之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