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斯德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記者, 出於對中國的熱愛, 他帶著二手印表機和六封推薦信來到了重慶, 成為美國顧問團中的一員。
為了了解中國他組織了一個哈佛俱樂部,吸納了許多精通英語的政府官員。一年後, 他發現政府中任何一個能夠用英語和他流利交流的官員都同人民脫節的, 他根本無法藉助他們瞭解中國人民, 他們無法為他提供真實的中國情況。
“你們美國記者就喜歡說通貨膨脹,中國根本沒有通貨膨脹!有人願意花兩萬塊錢去買一支鋼筆,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不是通貨膨脹。就這麼回事, 他們根本就不該去買嘛。”孔庸之憤怒地吼道。
“孔先生, 據我調查幾年時間物價就上漲了一百多倍,現在人民買一袋米竟然要扛著一袋錢去購買, 針對價格我做了詳細的調查。”白思德耐著性子解釋,他出生於波士頓猶太人聚居的貧民區, 青年時恰逢美國經濟大蕭條,父親英年早逝, 所以,他對貧苦百姓有著天生的憐憫之情。
“我再說一遍,中國從來沒有通貨膨脹!”孔庸之不耐煩的揮舞著肥短的手怒吼。
“孔先生,請您看一看……”白思德還沒從包中掏出資料,就被無禮的打斷。
“我現在很忙。”孔庸之幾乎是趕走了白思德。
在和孔庸之因通貨膨脹一事溝通無效後,白思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厭惡。
“按照我青年時期一種嚴格的社會主義說法,我自認為是‘反法西斯戰士’。可實際上我卻受人僱傭去操縱美國的輿論。”
“或許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壞。”白思德的同事聳了聳肩膀, 塞給他一張電影票,“不得不說,雖然你不是娛樂記者,可這部電影你一定要看,它對你瞭解中國很有幫助。”
白思德低頭看了看影票,上面寫著《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他是知道的,可是前段時間他的注意力一直被驚人的通貨膨脹吸引去了,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調查上。
“或許你說的對。”他回答道,決定去看一看這部電影。
“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主演比古月小姐還要漂亮。”同事說。
白思德笑了笑沒有說話,古月小姐是中國公認的電影皇後,更是被譽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他可不認為隨便一個人能夠超越她的演技。
走入影院,離開場還有一段時間,忽然,一個女聲叫住了他。
“白思德先生。”
他回頭一看,這人他倒是認識,身為記者,他和《大公報》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人是《大公報》的一個女記者,依託家世的便利,加上本人十分努力,年齡不大,但已經報社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親愛的甘小姐,一段時間沒見,您還好嗎?”白修德熱情的問候。
甘棠捋了捋頭發,笑著問,“您也來看電影,跟你透露一下,這部電影的水準絕對超乎您的預期,而且全部都是由中國人制作的喲!”
她語氣中帶了些小得意。
白思德笑了笑,來到中國將近兩年,他已經十分了解中國人在某些方面格外喜歡‘國産’。
“是嗎?那我一定好好觀看。”他溫和地說。
這時,甘棠皺了皺眉頭,問他,“聽說你收到豫省教會的信件說豫省發生了災荒?”
白思德的眉頭也皺了起來,嘆了口氣,說,“是的,喬治來信告訴我他那裡已經發生了嚴重的旱情,到現在為止沒有下一滴雨,今年可能要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