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也許因為文山是他姐夫,所以他才沒有第一時間把選單遞給文山。
往往因為是親近的人,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認為,和自己是同水平線交流。
“李總,今天我把我姐夫請來了,你可以說說我們怎麼樣合作?
我對你所說的諮詢公司很感興趣。”
李維看了一眼文山,發現他老神自在的坐著,根本就沒有要發表意見的意思。
“文隊長應該很清楚,國家對於環保這一塊是越來越重視了。”
文山點了點頭,從近幾年的紅標頭檔案就可以看出來,確實如李維所說的。
“既然越來越重視,那麼環評這一項對於公司有強制性要求的檔案。
一定會越來越重要,這一點應該從每年的辦理環評的公司數量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
從2000年開始到今年,是不是每年都在遞增?”
李維把目光投向文山,像這樣的資料,文山應該是比較清楚的。
畢竟上輩子李維就知道,這個人從一開始就一直在這個部門,而且一直到2020年還在這個部門,所以對近幾年的資料,他應該是比較清楚的。
“李總說的沒錯,每年都在增長。
但是這應該是我們國家國力越來越強盛,開公司的人越多,相對於辦理環評的公司比例,其實並沒有增加多少。”
李維直接搖頭,不認同他的說法。
“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既然可以不辦,那麼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這麼多精力去辦環評呢?
辦理環評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其附屬的裝置可不便宜!
隨隨便便就是幾十萬,我說過資本是逐利的,能省錢為什麼不省?
肯定是他們的專案必須要有正規的環評手續,才能夠正常的運營。”
文山依然不太認同李銳所說的,但是從這個趨勢來看,這個行業確實是有前途,這一點他承認。
其實真正爆發時期應該要到2009年。
前面這幾年肯定是鋪墊,目前辦理環評的大多數都是國有企業,或者比較大型的私企,中小型的一般不怎麼注意。
“那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你們兩個一定要認同這個行業,不然我說什麼都沒用是吧?”
“我認為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