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是那麼執拗,何千早上5五點就起來了,他一晚上幾乎沒睡什麼覺。
對於自己老闆李維所說的能夠新增70的回收料,他覺得太難以置信,這對他的以往知識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這也是他徹夜難眠的原因,其實他昨天晚上就準備驗證,但是被李元給攔下來了。
洗漱完成之後,五點半機器升溫。
這個需要等待,半個小時才能到達預定的溫度,這半個小時他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把配比先做好。
環氧34克,64聚酯51克,鈦白粉10克,硫酸鋇40克,其他助劑顏料若干,回收料350克,總量500克。
回收料佔比70。
然後又繼續的做幾個配比,回收量佔比分別是74,78,82。
配方對應編號分別是1,2,3,4號,參照配方0號為全新料。
進料口喂料速度開到最大。
這一次他看的主要不是顏色,而是擠出的時間。
同樣的量,回收料的佔比不同,所以它的出料速度肯定會有些許差別。
最後結果是,用時分別是1分27秒,1分13秒,1分17秒,1分26秒,1分43秒。
拿出最後的結果,何千久久無語。
這個機器看樣子內部結構,肯定進行過非常大的改動。
他現在恨不得把這個機器拆開,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樣一個結構。
可是機器一旦拆開復原的難度就比較大,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隱患,而且這個改動是老闆的機密,所以就算百爪撓心,他也不打算找老闆將這個機器拆開。
結果讓他特別吃驚。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結果,全新料的出料速度,居然比不上含有70~78的回收料的出料速度。
這個真的是顛覆他的以往知識結構。
他以前在車間做技術,車間主任就跟他說過,一定要保證車間的生產效率。
所以她們技術部做了很多的工作,最後發現新增回收量會嚴重的影響生產效率,最後透過綜合對比,發現全新料的成本要比新增回收料的低。
當然,在藍廠內部,回收料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還只計算書面成本的70。
他不知道公司這些回收料實際成本到底是多少?
但是如果按照書面成本70算,這是頂高的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