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滿樓微微一笑,“岳父放心,我先前已與爹孃說過了,這次中秋不回桃花堡,就在這兒與岳父岳母一道過。”
俞父俞母聞言大喜,“好好好,我這就命人去準備!”
次日,天朗氣清,吃過午飯,俞母便催女兒,“念兒有我們照顧,你與樓兒出去逛逛。”
小夫妻的感情再好,還是需要用心維護的。
俞青臉上微微一紅,不由自主看向花滿樓,卻對上了一雙含著笑意的眼睛。
俞父清咳了一聲,“去逛逛吧,早些回來。”
…………
兩人執著手走在繁華的街道上,迎面吹來的秋風帶著桂花的甜香,芬芳馥郁,中人慾醉。
臨近中秋佳節,街上行人極多,都在忙著置辦應節的瓜果月餅等物,小販的吆喝聲,各種討價還價聲,十分熱鬧。
街上賣什麼都有,月餅、瓜果、糖果蜜餞、胭脂水粉、衣料首飾等等,應有盡有,俞青看的眼花繚亂,“七童,前面那家的撥浪鼓好像不錯,我們給念兒買一個好不好?”
“先別急,這會兒人多,我們等會兒再過去。”花滿樓攬住她,小心護著她以免被行人沖撞。
那撥浪鼓確實做工精巧,小巧別致,雕著各色花鳥,攤子上其他的頑具也都十分精緻,兩人選了幾樣,都是適合念兒這個年紀的。
花滿樓付了錢,俞青接過包裹,見街上人越來越多,幾乎把大街擠得水洩不通,不禁微微皺眉:“這麼多人,一時半刻只怕出不去了。”
花滿樓四下掃了一眼,正巧看到不遠處有一家茶樓,“先去茶樓歇息會兒吧,等人散了再回去。”
兩人轉道茶樓,選了個清淨的雅間,小二送上茶水並幾碟細點、瓜果松子等吃食。
花滿樓提壺斟了兩杯茶,便拿起松子開始剝殼。
俞青喝了口茶,四處打量了一眼,樓下幾乎座無虛席,全神貫注的看著臺上。
原來茶樓的說書先生正在說書,講的是韋陀菩薩與觀音菩薩成為對面夫妻的故事。
“相傳韋馱家住峨嵋山下,生活貧寒,他看到百姓橫渡嘉陵江,常因江寬水急而喪命,決心為民造橋。
然而韋陀想修橋,卻苦於無錢,觀音菩薩路過,為其誠心所感,於是心生一計,化身為一白衣美貌少女,揚言她立於船上,行至湖心,湖邊之人向其投錢,若能沾其衣或錢落於船上者,將以身相許。
結果當地富豪子弟均取家中金銀來扔向觀音,均無法擊中。
這時,韋馱路過江邊,見船上少女,不覺心生愛慕,可是身上僅有數月積蓄的一兩銀子,想擲卻又捨不得。
這個時候恰好呂洞賓雲遊至此,一眼便洞悉一切,對韋陀道:“你只要真心,我保證你仍中她。”
說書先生的口才極好,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被他說的跌宕起伏,妙趣橫生,俞青也聽得入了神。
偏偏這說書先生到了關鍵地方卻停下了,其他客人不禁有些不滿,急道:“後面怎樣?快說下去啊!”
有一些心思靈活的已經明白過來,扔了幾個銅錢過去,“快接著說。”
只見那說書先生慢條斯理端起茶盞,喝了兩口茶潤喉,方繼續道:“韋馱半信半疑地隨長者舉起手勢將銀子扔了出去,果真一投即中。
觀世音大驚,仔細一看,才知是呂洞賓在搗鬼,然而神佛無戲言,觀音便將一船銀子交給韋陀拿去造橋,並現菩薩身向其說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