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生日過後不久, 臨安伯夫人便下了帖子請賈母王夫人並探春姊妹幾人賞花, 王夫人知道定是為了探春之事, 心下不願, 便推說身上不好,並沒有去。
她原想著自己不去,賈母又不出門,探春姊妹便也去不了。
當世規矩, 女孩兒家若沒有家中女性長輩帶領,是不能隨意出門做客的。
賈母上了年紀,近年來除了幾家世交故舊外已極少出門,應酬交際之事都由王夫人與鳳姐料理。
而王夫人除了去王家或史家, 其他時候從來不帶三春姊妹出門, 因此探春惜春等人從未去別家做客。
賈母極少出門, 然這次事關探春終身,又聽說臨安伯夫人還請了趙家太太,賈母便打算去見見。
這些日子賈璉已經打聽清楚了趙家的情況, 門風清正, 家境也頗為殷實, 趙家公子模樣人品又都極好, 確實是一門極好的人家。
因此賈母思量一番,最後親自帶著鳳姐與探春等人去了臨安伯府赴宴。
俞青本就不喜歡這些應酬,偏巧黛玉又染了風寒,便留在了府裡照顧黛玉。
當日赴宴回來後賈母極為高興,探春也面帶笑意, 俞青便知兩人定是極滿意這門親事了。
黛玉聽說後也為探春高興,只是王夫人那裡依舊沒有鬆口。
趙家太太連續兩次下的帖子來請王夫人賞花,王夫人都找藉口推了。
賈母知道後氣的不行,敲打了王夫人一番,次日便叫了賈政來商議,說了趙家的情況,方道:“趙家雖然不是什麼高門大戶,卻也不會委屈了三丫頭,趙家人口也簡單,趙家公子下面只有一雙庶出的弟妹,三丫頭只要嫁過去便是長媳,日後的當家主母。
錯過了這次再難有這般四角俱全的人家。
只是我看著雖好,到底還得你們做父母的拿主意,不知你意下如何?”
賈政最喜讀書人,趙家雖無實權,卻也是書香之家,頗為清貴,又有臨安伯府與禮部侍郎兩門姻親,且聽說趙家公子年紀輕輕便中了秀才,心下更是十分滿意,當即便同意了這門婚事,忙道:“兒子並無異議,全憑老太太做主便是。”
賈母這才歡喜起來,“既如此,你便囑咐你太太,與趙家通個氣,早些將事情定下來。”
賈政答應了一聲,回房便對王夫人道:“三丫頭的事老太太已經做主定下了,等趙家打發人來你就把意思透過去。”
王夫人聞言面色一變,萬萬沒想到賈母竟然越過自己直接找了賈政,心下又驚又氣,勉強忍住怒氣道:“趙家的情況我們還沒打聽清楚,這樣是不是太倉促了些?況且二丫頭與寶玉都還沒定,三丫頭這個做妹妹的反倒先定下了,說出去也不好聽。”
賈政擺了擺手道:“這個你不必擔心,老太太已經讓璉兒打探清楚了,趙家確實極好,趙公子年紀輕輕便中了秀才,家風雅正,公婆慈愛,難得有這麼一門好人家,還有什麼可挑的?
至於其他的也不必擔心,如今只是定親,又不是成親,屆時先將事情定下,過一兩年再便可,橫豎三丫頭還小,晚幾年成親也使得。”
王夫人再不情願也不敢違逆賈政的意思,只得咬牙應了。
但不知是不是察覺了王夫人的意思,趙家太太再沒有打發人過來。
賈母不知對方是否改了主意,更擔心因此事得罪了臨安伯夫人,心下對王夫人越發不滿。
雖然心下著急,但是卻沒有女方上趕著男方的理,只得命鳳姐先去打聽情況。
這件事原本只賈母賈政知道,只是當時賈政與王夫人說話不妨被外面伺候的人聽了去,傳到了探春耳朵裡。
自從打聽清楚了趙家的情況,又見過趙家太太後,探春心下對這門親事便再無不滿,比起嫁入高門當庶子媳婦,能成為當家主母自然更好,原以為已經八九不離十,誰知出了這等變故,滿心期盼都落了空,心下越發苦澀難言。
偏偏趙姨娘得了訊息氣得不行,跑來對探春道:“眼看著好容易有了這麼一門好親事,偏又出了岔子,姑娘也不想想法子?”
探春又氣又臊,漲紅著臉道:“姨娘混說什麼?這又哪裡是該你操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