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青倒了兩杯熱茶給祖孫倆暖身子,“老人家您貴姓?怎麼會流落到這裡?”
黛玉見那孩子盯著桌上的點心直吞口水,便抓了幾塊棗泥山藥糕塞在他手裡,又將點心碟子移了過去,“你們想吃什麼就吃,不必客氣。”
小孩咬著手指小心翼翼看了眼黛玉,迅速將點心塞進嘴裡,狼吞虎嚥的架勢險些噎到。
黛玉忙又倒了杯茶給他,“別慌,慢點吃,別噎著了。”
老婆婆心下極為感動,知道今天遇到了貴人,當下一五一十地作答,“老婆子婆家姓李,大夥兒都叫我李老太,這是我小孫子柱兒,我們原是長安縣李家村的人。
家裡以種地為生,雖然窮了些,日子倒也過得去。
誰知去年遭逢大旱,幾個月間一滴雨都沒下,秋天一點兒收成都沒有。
幸而朝廷得了信,撥了些糧食下來,家裡往年也存了些陳糧,倒還能勉強餬口。
原想著熬過這一年,第二年好歹能有些收獲。
哪知到了冬天又連下大雪,凍死了許多莊稼,房子也被雪壓塌了,糧食都吃幹淨了,餓得受不了了,連樹皮都沒有,只好帶著小孫子出來乞討。”
黛玉心下惻然,她從來不知道平民百姓過得竟是如此悽慘,回想自己成日家挑三揀四,每日雞鴨魚肉還嫌油膩,不覺十分羞愧,聽到老婆婆說出來乞討,不禁問道:“老婆婆您的家人呢?”
李婆婆抹了把淚,哽咽道:“我本有一雙兒女,偏女兒早年難産去了。
媳婦在去年雪災中被倒塌的房子砸死了,兒子的一條腿也斷了,家裡又沒有錢,只好把幾畝地賣了湊了些銀子,只是也沒治好。
我們沒了地,又欠了債,族裡便把我們趕了出來,只能住在城外的破廟裡。
今天帶著孫子出來乞討,好容易討到了幾文錢和兩個饅頭,誰知還是被那夥喪盡天良的東西給搶了。”
說到這裡李婆婆已經哽咽的說不出話來了。
俞青聽罷,默然無語,黛玉的眼眶已經紅了,偷偷抹了抹淚,匆匆解下腰間荷包,倒出裡面裝著的金銀錁子,“李婆婆,這些您拿去買些吃的,再請個大夫回去好好給柱兒父親看一看。”
李婆婆這一輩子只見到過銅板,看到黛玉掌心一大把精美絕倫的金銀錁子,只覺耀眼生花,心下怦怦直跳,哪裡敢收。
黛玉求助的目光望向一直默不作聲的俞青,“姐姐……”
俞青嘆了口氣,囑咐宋洪去一旁的粥鋪給李婆婆祖孫倆買了兩碗熬得稀爛的白粥,他們饑餓過度,吃得太好反壞了腸胃。
祖孫倆狼吞虎嚥吃完稀飯。
俞青將金銀錁子交給宋洪,“宋叔你取五十兩銀子,將這些金銀錁子兌換成碎銀子和銅板,一併給李婆婆。
再幫他們請個大夫,添兩件冬衣,再買些糧食布匹,送李婆婆祖孫倆回去,將他們安頓好再回來。”
宋洪答應了一聲,“姑娘放心,我一會兒就去料理。”
李婆婆喜出望外,忙磕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