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按照之前所想,批發了布料交給林香蓮,林香蓮其實很聰明,她看得懂圖,做出來的衣服幾乎還原了設計圖的樣子。
餘彤為此大賺一筆。
有了固定客源,就算餘彤的超市倒閉了,她也不用怕沒錢吃飯了。
不過她僱的店員顯然很敬業,店員來了後,超市的營業額直線上升,還賣出去不少衣服,現在幾乎每天能有4000塊的純利潤,趕上後世的某地理位置一般的連鎖超市了。
餘彤坐在收銀臺前,美滋滋地計算收入。
這樣下去,她不出兩個月就能還上錢,拿回畫了!
不過購置衣服的成本太大,餘彤還得想辦法創造自己的品牌才行。
創造品牌又牽扯到批次生産的問題,實在太麻煩,看來還是先顧那邊的生意才行。
70年代的錢餘彤也攢了不少了,等改革開放後,讓林香蓮做個小本生意不成問題。
只不過餘彤現在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高考。
她覺得自己不能本末倒置,就算80年代創業容易,她也得先充實自己才行。
這個大學必須得上。
因此往後的幾個月裡,餘彤仍然只是小規模地賣一賣衣服和自己的畫。
平靜的日子持續到77年10月下旬,一條爆炸性的訊息終於透過各大媒體公佈,整個縣城都炸了鍋,各行各業的人都想報名參加高考。就連牆壁上都有了新的標語,什麼祖國期待人民需要,都是宣揚高考的。
餘彤本來還擔心自己學歷不夠,但看到小學畢業、今年已經35歲的隔壁大叔都報上名了,餘彤也就徹底安心了。
反正她還有背鍋俠謝文成呢。
高考前夕,工人們加班加點趕著印刷《代數》,書的數量不夠,排隊很久都可能買不到。這時候餘彤就鎮定許多,捧著自己事先買好的《代數》,津津有味地看。
高考前夕,餘彤的朋友們聚到餘彤家裡,給她加油打氣。
其實也沒什麼好加油的,餘彤為了高考已經準備了快兩年,她複習認真用功,加上自己本身就已經有大學學歷,所以複習起來並不是難事。
只不過這是大家的心意,餘彤也不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