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枝提的這件事,晚飯時便開始討論了,一家人都對這個張老頭表示敬重,對玉枝送剩菜給兩位老人的辦法,李景、葉西、葉徵都表示反對,認為這樣對人不尊重,葉徵建議父親親自去邀請老人一家去飯館大撮一頓;李景說,在家裡宴請兩位老人也行。
葉西說:“一頓飯能管多長時間?吃你富人一頓飯,還誤我窮人半天莊稼活呢!”
最後按照葉西的意見去試一試:隔三差五的由羅玉枝專為老人做一道菜,由葉徵和玉枝一道送去,就說是玉枝新學會做的一道菜,請兩位老人品嚐,對玉枝的廚藝提提意見,以資改進。由葉徵陪同,老人就不會認為是玉枝的私下行為了。
趁葉徵不在的時候,葉西還對李景說:“葉徵也該多接觸接觸社會了。”
李景覺得也這樣好。
週六,李景和羅玉枝去菜市場買了排骨和武昌魚,羅玉枝做的醬排骨和豆瓣魚,醬排骨盛滿一不鏽鋼湯鍋,兩條魚完整的擺放在青花瓷的臥魚盤裡,撒上菜碼,點綴上紅辣椒絲和碧綠的香菜葉,封上保鮮膜,叫上葉徵一起給橋頭收破爛的張老師送去。
英俊少年葉徵,他滿臉朝氣,渾身陽光,那一雙黑白分明的眸子,熠熠生輝,掩藏不住的聰慧,光彩奪人。
看他那個活蹦亂跳的歡樂勁頭,羅玉枝不放心讓他端著魚盤,她把魚盤放進一個空奶盒子裡,裝排骨的湯鍋用提代裝上,一手提一件,只讓葉徵跟著走就行了。
二三百米,很快就到了。
張老師堆滿廢品的小院裡,今天多了兩個年輕人在忙活,看得出來,這兩個人已經幹了不少活了。
一捆一捆的廢棄塑膠製品和紙製品裝上了一輛農用車,裝載得高高的,捆紮得結結實實的,張老師拿一根杆子測量了一下,放心的說:“正好,沒有超高,要不然,這點破爛還不值交警的超高罰款呢。”
他叫兩個年輕人洗手吃飯。
兩個年輕人卸下了捂得嚴嚴實實的帽子、口罩、工作服外套、手套,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原來是一對金童玉女。
他們是張老師為之含辛茹苦的兒子和女兒,兒子高挑清雋,女兒嬌小清秀,都帶著一點點所有青年學生的那種書卷氣息。
張老師介紹說:“我們家來小客人了,這個是我說個的那個來城裡做保姆的小老鄉羅玉枝,這個是他們家的小弟弟叫葉徵。”
羅玉枝已經忙著幫阿姨往鍋裡下餃子了,顧不得和他們打招呼。
兒子女兒回家來了,娘為他們捏的豬肉韭菜餡餃子。
餃子還沒有出鍋,只見用包裝箱拆下來的木板釘成的簡易餐桌上,今天菜品豐富了,除了平時的醃鴨蛋外,還添了羅玉枝和葉徵送來的兩道菜。
葉徵見他們探究的目光,便主動迎上去打招呼:“張哥,你在哪個學校上學?”
“你好?我叫張長弓,是河大計算機學院的大三的學生。”
“你認識一個叫李巖的嗎?他是學軟體工程的。”
“認識呀,就是我們班的。”張長弓稍一停頓,打量著這個還滿臉稚氣的大男孩反問:
“你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