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一枝一葉:望見天梯> 第136章 望見天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6章 望見天梯 (1 / 2)

楊改改,梁青箐,廖彩雲和樂樂、欣欣都到西屋打地鋪,典成,典莊、葉西都到大哥典振家借宿。他們三個也是打的地鋪。

等大家都離開了,劉品賢又用典成的電話,往縣委辦公室打了個電話,他要值班的同志,通知食堂的大師傅,烙幾張大餅,帶點鹹菜,讓幾個被通知趕來堯谷的幾個局長,自帶乾糧,他擔心進了深山,主人不方便招待,要自己解決午飯。

縣長汪德山也是唐堯人,而且和劉品賢同鄉,彼此熟悉。他剛從鄰縣曲陽調回本縣。他已經聽到過林業局長的彙報,堯谷發現了紅豆杉,而且這個村,幾十年來,對森林資源保護良好,在周圍幾十裡是一個難得的既有青山又有綠水的生態良好的村莊,他們愛護生態環境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汪德山早就想來看看了,昨晚接到辦公室主任程樵的電話,他知道老朋友走到前邊了,今一早,他領著那幾個局長,乘一輛麵包車不到般就趕到堯谷了。

進山的路,儘管有堯谷村的幹部在前邊,揮舞砍刀,斬斷擋路的荊棘樹枝,為大家“開路”,可是,磕磕拌拌,得心的選擇下腳的地方,即使在山裡長大的劉品賢和汪德山,走得也非常吃力。大家幾次在密林中休息,沒到達目的地就已經很累了。

王世英給大家解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的兵工廠設在老鷹溝時,那時候就修了一條石板路,供運輸物質進出。

大躍進的時候,上級要其它村的人進山砍伐樹木大鍊鋼鐵,我們得到訊息後,全村人出動,連夜破壞了路。三個老紅軍和我們村幹部帶領全村群眾嚴防死守,不許砍樹的人進山,為此,龍一人丟臉籍,還戴了一個落後分子的帽子。

老龍丟臉籍他自己沒當回事。可是全村人都明白,保住了森林就保住了堯谷的生命河清虛河,堯谷村祖祖輩輩的人都知道,要沒有了森林,清虛河也就乾枯了,咱村就會和周圍的村莊一樣,乾旱無水,就得靠吃飯了。

g一結束,我們全村老,齊心協力為龍一饒平反奔走呼號,他恢復臉籍,他又重新以黨員幹部的身份和我們一起為堯谷謀發展。

這條路還沒修的原因,是村裡暫時籌集不到修路的足夠資金,我們打算修一條通車的公路,至於怎樣修,我們想要有一個妥當的規劃才動手。”

王世英的講解,隨同的幾個局長都聽見了,汪德山對交通局長楊展宏:“你該動動腦子了。”

到了烈士陵園,大家的感受是巨大的震撼,更加震撼的是民政局長王慶林,他慚愧的:“這樣規模的陵園,不要是河北,即使全國也是罕見的,我這個民政局長,聽過,有個陵園在堯谷山裡。但被我忽略了,沒深入下來調研,毫無作為,這是嚴重的失職,面對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我內疚!”

劉品賢:“該受譴責的不只是你這個民政局長,我這個縣委sj,更應該負主要責任,烈士們為我們打江山,他們犧牲已經幾十年了,我們這些坐江山的官老爺,怎麼會把他們遺忘得這樣乾乾淨淨呢?我們的龍一人同志,幾十年如一日的為烈士們修墓守墓,伴隨長臥在這裡的戰友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聽g期間還有人要進這山溝裡抓他出去批鬥,誣衊他是躲藏在深山裡的反革命分子,如果這樣的好同志,也是反革命分子的話,但願我們的革命隊伍裡再多些這樣的反革命。”

一行人,在烈士墓前,個個神情肅穆。

汪德山對慚愧的民政局長王慶林:“檢討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立即行動起來,接過龍一人同志的擔子,加緊修繕管理好這個陵園。你有什麼困難就向我彙報。

這個陵園要作為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對外開放,王局長,你要會同市局立即向省民政廳彙報,協調原部隊查清烈士們的檔案材料,加快整理,在這裡建立一座紀念館,展示烈士們的英雄事蹟,要將烈士們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以慰烈士英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