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一頭毛驢,五頭羊,兩隻小豬,七隻雞,兩隻鴨,一隻鵝,還有一對兔子,有了這些畜禽的喧鬧,農家小院就生氣勃勃了起來。
毛驢沒原因的就會突然引吭高歌,羊群也會咩咩唱和,小豬低沉哼哼;公雞飛上籬笆,昂頭向天一聲呼叫,百家公雞隨即唱和,不管是音色音調氣勢,都遠遠壓倒了毛驢的高音,大白鵝的共鳴、母鴨的沙啞。也是那麼的協調和諧,只有兔子在無聲無響的蹦蹦跳跳……
李若雲紡紗、織布、洗衣、做飯以外,就是侍弄這一院子的畜禽。
雞叫頭便,龍一人就毅然從李若雲柔軟的懷抱中掙脫開來,若雲的酥胸是那般的具有磁力,龍一人這樣的鋼鐵漢子,也得使出渾身的毅力,才捨得暫別這迷人的溫柔之鄉。
他向黎明前的田野走去,為了秋天的豐收,開始一天辛勤的勞作。
若雲也沒了睡意,她點燃油燈,搬出紡車開始紡線,右手搖動紡車,左手的棉條抽出一根細線在她的手中不斷的拉長,拉長,縮短,縮短,她的左手一會遠揚一會湊近紡錘,紡錘的穗子慢慢變得肥碩起來,於是,她摘下一個穗子,接著再紡,三個棉穗子摘下來了,她就開始生火做飯。一邊往灶膛裡新增柴火,一邊擦抹桌子凳子鍋臺,直到一鍋棒子糝粥香味撲鼻,她才麻利的切菜。
早上一般都是吃鹹菜,鹹疙瘩頭、或者酸菜。
飯菜準備好,天也就麻麻亮了。她背上背篼拿起鐮刀,解開圈裡的毛驢,她要上坡一邊放驢,一邊給羊和兔子割草,鵝也要吃草,比兔子吃的不少。只是豬草得吃完早飯再次出來另割,豬和羊和兔子的口味還不一樣。
等到她揹著滿滿一背篼青草回家,剛剛給羊圈撒上草,那隻大白鵝就撲閃著翅膀向羊圈撲來,它要和羊搶吃,若雲也不趕它,反正有鵝的競爭,五隻羊吃得更歡。兔子生性膽小,不敢來搶食,若雲就另外給兔子一把草。
她心滿意足的欣賞著牲畜吃草的時候,龍一人也就從地裡回來了,幹了一早晨重活的龍一人早就飢腸轆轆,風捲殘雲般三海碗粥和兩個棒子麵餅子下肚,若雲才吃完一碗粥半個餅子。
龍一人抹了抹嘴告訴若雲。一個兩米深,三米寬,五米長的坑終於挖好了,就等買來石灰洋灰水泥),做防漏工作了。
他挖這個大坑是做漚糞池用的,一天睡到半夜,突發靈感,他想到那漫山遍野的黃荊,每年出新芽,趁黃荊枝嫩葉嫩的時候,割下來,放到坑裡漚爛不是上好的肥料嗎?
他把他的想法和別人商量時,一般人不理解,還不信,只有王世英覺得是個好辦法,於是,各自在自己的地邊挖了一樣大小的坑,反正是農閒的冬季,有時間幹這個活。
龍一人南征北戰走的地方多,他見過南方的農民漚青肥,他有一定把握。
第一個坑挖好了,龍一人還準備再挖一個,若雲勸他適可而止,他說:“力氣有的是,比起當年挖戰壕,這算個啥?我要試驗成功,就給村裡帶個頭,咱村就不會為增產發愁沒肥料了。”
龍一人在家沒有停留,拎著?頭就又下地了。
若雲暗暗擔心一人的舊傷復發,還好,除了頭暈發作過幾次,服用爹爹配的藥丸,就又止住頭暈了。至於勞累後的腰痠臂疼啥的,算不得是病。
地裡的農活耕耙耩耬龍一人幾乎都熟悉了,過去八年抗戰中,龍一人沒有少幹這些活,軍幫民民擁軍,不打仗的時候,幫老百姓種地,是經常的任務。那時候就學會了不少農活,退伍回來,用心學用心看,很快地,不會的也學會了。
自打退伍到堯谷,龍一人很快就轉換了角色,現在已經是個地地道道的吃得苦下得力氣,全身心的撲到莊稼地裡莊稼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