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萱用了一年的時間去"感化"一名皮革大師。
大師每天去工作室的時候,夏萱都會在門外等著。接著,在大師開始工作的時候,她就會靜靜的在旁看著。
不過她也不只是看,只要看到大師有甚麼需要,例如他要把幾塊皮革作對比時,夏萱就會立即清理小桌子,等大師可以方便的用上。如果大師開始設計,她就會乖巧的把工作室的大門關上,給大師一個可以寧靜思考的空間。
總之夏萱用盡一切辦法去感動大師,希望大師可以看到她的誠意。
經過了數個月後,大師也終於默許了她的存在。夏萱就是有時模仿大師製作,大師也不會說甚麼。甚至在夏萱做不來的時候,他更會提醒一兩句。
但夏萱又不算是大師的助手和弟子哦,因為大師從沒有承認或答應過夏萱的"合法"存在。
如果是別人,可能已經受不住了,因為某程度這是虛耗光陰。大師是偶爾會教一下,但那些很多都是基本功,例如針線的運用。這些都沒有甚麼特別的技巧,所以半年時間之中,夏萱可以說甚麼都沒學到。
說起來也奇怪的,如果大師很孤癖是可以理解,但大師不是。
他很健談,只要不是製作的時間,他的嘴巴都不會停的。
那他是不想被人學到自己的技術?又不是。
大師有很多徒弟。工作室中長期有著幾名跟隨大師的學徒。
那一定是他選人很嚴格了,結果夏萱就更不是。大師可以說是夏萱見過最不閉關自守的人,就是一名無聊來玩的小孩子,大師也會傳授一些製作的小手藝。
夏萱真的很不明白了,為甚麼要對她特別對對呢?
因為她不是義大利人?
夏萱就問過大師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可大師只搖了搖頭,"你還沒懂。"
不懂,夏萱確實是不懂。
或者去找另外的師傅學習?夏萱又不願意哦。因為這位大師是她所知道最出色的一位,他的出品全是被冠以藝術之名。
再加上夏萱有點固執。
其實從小到大,夏萱都很"牛脾氣"的。只要她認定的事就永不回頭,不成功就絕不放棄。
對程亮的感情是。
她對家人的責任感是。
對自己成績的執著更如是。
但又因為這個性格,夏萱一直在成功。所以這次也不例外,她就是要拜大師為師。
因此即使長時間的毫無進展,她還是堅持著。
不過要說一無所得也不盡是,至少在這半年中,夏萱的手藝是好了的。
大師不介意她用工作室的物事,於是她在閑暇的時候就會用上不同的工具試著去模仿。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夏萱是沒發現自己和大師的成品有甚麼分別的。除了一些細節位沒有大師的精緻外,夏萱所製作的可以說與大師沒有分別。
這是大家也認同的。
夏萱聽到這些話後當然是高興。可小小的開心後,她又會更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