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才有訊息,說是陛下要留陵川王過年,如今距離過年可還早著呢,太後也發話,要為其擇一淑女為妃,已在修葺京中府邸了。”陵川王就是因為不願意參與宮廷爭鬥,才躲了出去,這一躲就是七八年,而今歸來,看似帝位穩固,可京中卻風起雲湧,內鬥不斷偏又外敵環伺,不是個大婚安穩的好時機。
宋蘅想到便問,素錦也如實答道:“陵川王再不願意,那也是皇命,又有太後這一重孝道壓著,怎麼也要拖到過年了。宮中已經下旨,舉辦宴飲,為陵川王接風。”
其實,宋蘅想的更多些。
她或許比旁人知道的更多——陵川王當年,並非自願離京。
朝中有數的幾位親王,全都已經大婚成家,膝下子嗣無數。安親王司北宸自然例外。
而另一個意外,便是陵川王了。
陵川王早過而立之年,又是先帝疼愛的幼子,婚事也是早就安排好的。
奈何,才思敏捷,心性純良的陵川王並不喜歡宮中為他安排的女子,屢屢提及,要退婚不娶,有太後、楚元韶壓著,鬧了幾次,外頭卻沒聽到風聲。
在宋蘅還是施琅華的時候,那件事就爆發了。
陵川王執意不娶,那女子卻偏要嫁,更以未嫁之身,登門親王府邸,在府中耀武揚威,甚至動手懲戒親王府得力的幾個大丫鬟。
事後,太後賜死那幾個“忤逆”貴女的大丫鬟,卻也把婚事替臨陵川王退了。
陵川王又不是不愛女子,只是不喜歡前任未婚妻子的暴戾,沒一年,他便遇著了天命女神——京城第一才女蘇月如。
蘇月如並不美,待人親和卻又有自己的章程,進退有度,有大家之風。
太後有意將此女納進宮中,為楚元韶開枝散葉,更重要的是,藉著蘇家門第與施家、施琅華抗衡,太後欲要壓制施家。
哪知,蘇家女才入京,便遇了匪寇,遭遇劫掠,這入宮之事便不成了。而英雄救美的也不是宮中安坐的楚元韶而是陵川王。
不能入宮,聲名又損,蘇月如卻安之若素,淡然處之,幾次宴會上遇著了恩人陵川王,也是規行矩步,倒是叫陵川王另眼相待,接觸之下,傾心相許。
本是一段佳話,可有淮陰王這個壞哥哥從中作梗,故意吵起蘇月如才女之名,引得楚元韶再起爭奪之心,而宮中施琅華受挫,根本沒有立場和理由阻止蘇月如入宮之事。
此時,陵川王再鬧,也於事無補,無人肯聽他,無人幫襯他,甚至於,被他退婚的那家貴女,還特意設計蘇月如,落入楚元韶陷阱。
蘇月如自盡,從此第一才女香消玉殞,外頭都傳是那貴女嫉妒下毒手,已被流放三千裡,端坐宮中的楚元韶半點損傷也沒有。
所以,宋蘅並不認為,京中頻頻亂象突起,陵川王此時回京,只因為一點點風寒尋藥,只因為太後下旨相召——太後懿旨多了,陵川王何曾聽過。
是以,宮中宴會,宋蘅特意隨行,跟司北宸一道入宮。
因是陵川王的接風宴,自然他便是宴會的主角。
身為安親王,陵川王按理說也是要來拜見的——昔日司北宸為西廠都督,楚元韶都要看他臉色行事,而今親王加身,怎不更尊貴。
廝見過後,陵川王已經有些醉酒,身邊丫鬟耐心細致,請了宮人熬瞭解酒湯,讓其慢慢飲下。
司北宸陰冷的聲音飄來,很不真實,“陵川王出京數年不歸,身邊這丫鬟想是隨身照應,可見是個體貼的,這次回京,可要上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