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卷冰道:“以後我和你一起走下去。”
琅嬛正側著頭掩飾失態,聽到這話,不禁回頭看他一眼,“你話裡是什麼意思?”
蘇卷冰看向前方,“我知道你此次回京是為擁護大皇子,可如此一來,你必然要與蘇家鬥得兩敗俱傷。不如你放棄大皇子,與我聯手,另立先帝幼子為帝,此後,我為新朝開疆闢土,你留朝中整頓政事,豈不是皆大歡喜?”
琅嬛不理會,只當他說笑。
蘇卷冰正色道:“這十日來,我一直思索這件事情。你我聯手,這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琅嬛卻笑:“但蘇黎兩家聯手絕不可能。”她看著他,眼裡難得流露出些無奈,“蘇黎世仇,你忘了嗎?”
蘇黎世仇,你忘幹淨了嗎?
蘇父前幾日聽他說起這事,氣得又摔了一件前朝的名物。當時他亦是這樣質問的。
琅嬛的聲音在耳畔:“百年前,邾朝新立,當時名滿天下的蘇大儒攜幼子徒步來降,只求保全被困在城中的一家老小,可是遲了,太宗陛下的傳信還沒到我黎家先祖手中,那城池就已被攻破,我黎家先祖——當時的一代名將宣武公為威懾天下,下令屠城,幾乎滅盡了蘇家全族血脈。其後數年,宣武公在外守疆,而蘇大儒一紙上書太宗,言宣武公有叛國謀逆之嫌,言之鑿鑿,迫得宣武公當即自刎而死,以表忠心。蘇大儒猶不止,接二連三煽動太宗情緒,我黎家一門忠烈,盡數被他進汙言而冤死,只有宣武公二子因身弱入了仕,才免此一罪。”
琅嬛一雙目瞧過來:“這段歷史,你記得吧?”
他記得。
但他卻冷笑道:“文無儒風,武無將膽,又有什麼好叫人記住的?”
琅嬛道:“雖說後人不該非議先祖,但我與你是一般想法。一為武將,卻為自身威懾屠殺無辜百姓,一為文臣,卻因一己私怨陷害滿門忠烈。”她輕笑一聲,帶著淡淡諷刺,“也是報應吧,如今蘇家不出文臣,黎家亦再無武將。”
蘇卷冰道:“你既明白——”
琅嬛打斷他:“正是因為明白,所以才身不由己。”
既為烏衣子弟,享受了這滿門榮光與富貴,他們就得為這門楣做些什麼。
他們都沒辦法去怨懟這段歷史。
再者。
他若不是蘇家人,他不會蒙蔭入官,她若不是黎家人,她亦不需女扮男裝十數年。
她抬起頭,一雙眼亮晶晶的,看向他:“日後如何,皆是生死有命。”
她道:“但至少遇見你了。”
他懂了。
這一生,遇見,即有幸。
哪管得了老天背後有怎樣的深意。
作者有話要說: 兩人的小情話說得真溜。
照例老阿姨微笑。
話說老天的深意就是拆散你們啊喂)
☆、訴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