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第五南山接著說道:
“前次將軍向陛下提出了上中下三策,陛下獨獨選了不急不緩的中策。
這就說明在皇帝的眼裡對收復北荒還是有牴觸的。”
“是啊。”
顧思年喃喃道:
“那一日出宮後我仔細回想了一下,當我提出收復北荒四個字的時候,陛下的面色明顯出現了變化。
所以他對此策隻字不提。”
“其實也可以理解。
四十年前北荒一戰,兩國以傾國之力死拼,我朝大敗,差點被燕軍攻入中原腹地。
從此之後邊軍便一蹶不振,只能以六鎮防線為支點,拒城固守,面對北燕精騎再無主動出擊的能力。
邊軍打不過,民心就不穩,朝局更不穩。
幾十年來,從上到下都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那就是守住邊關不讓燕軍南下即可,咱們關起門來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
出兵收復北荒,贏了倒還好,若是輸了必定會迎來燕人的血腥報復,到時候再來一次傾巢而出攻略中原,誰敢冒這個風險?”
“所以就任由百萬百姓任由燕人欺凌?”
顧思年冷聲道:
“這件事沒人敢做,就讓我們來做!”
隨即顧思年就眉頭一挑,笑嘻嘻地說道:
“你在這密室裡也倒騰半個月了,有沒有想出點法子?”
“法子嗎,只有一個。”
第五南山豎起一根手指:“那就是讓收復北荒的聲音在朝堂上越來越響。
提的人多了,陛下乃至其他臣子就會去認真考慮,這時候再拿出一支精銳邊軍。
此事就能成!”
“聽起來是不錯。”
顧思年苦笑一聲:
“可我遍觀朝堂,也沒看得出有哪幾個重臣是有意收復北荒的。
芝麻大點的官站出來說話,可沒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