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別說拍了,還不等拍,先進局子裡清醒一下吧。
王夢可不會傻到,為此身陷囹圄。
除此之外,其他的鏡頭倒是很容易拍攝,無非回到那個年代的佈景,需要注意一點,要貼合那個年代的實際。
這一點拍攝《同桌的你》的時候,夢工廠就有過此經驗,能完美的佈置出來。
這就是有經驗的好處,也是大公司不缺任何佈景,以及製作經驗的好處。
當然,最難拍攝的,或許比之前都難拍攝的是——演技和鏡頭感,以及,王夢個人對藝術的理解。
藝術題材的電影,有時候最考究一個導演的功力,甚至考驗一個導演對世界的理解,以及你與世界的對話感悟。
就拿開頭,阿甘坐在椅子上等公交車的鏡頭。
以及開始的,那根能讓人心理平靜下來的羽毛。
金色的陽光,透過調皮的樹葉,灑落的光點形成溫馨的畫面。路燈的矗立,像是守護著一份喧囂後的靜怡。
阿甘從當兵後,就顯得挺拔的身姿就那樣直挺挺的坐著,眼神中憨厚或是滄桑的深邃,讓人忍不住的容易沉醉。
或許只有大起大落後,才能用一種淡泊名利的視覺,去欣賞一個你不曾瞭解的世界。
這個世界不需要言語,不需要你的光芒,也不需要你把自己當成風景。而是在於,你參與進去,融入進去,回味淡淡溫馨的曾經。
羽毛落在了阿甘的手中,我想,這不僅是一根羽毛,或許就是阿甘的曾經,他把羽毛收藏了起來,放進了封閉的盒子裡。
這何不是——阿甘把自己的曾經收藏了起來?
他剩下的只有淡泊名利後的釋然。
這種釋然不新增任何的言語,你只需靜靜的體味就好。
同樣,看到這一幕後,也不需要你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感悟。
你把你的感悟留在心裡就好,這份屬於你的感悟,需要你自己去回味,誰都不告訴。
因為有時候一份美好的記憶,我們會自私的不願意分享給任何人。
這不是吝嗇,是心中最後的一份淨土,也是一種寄託吧。
而這個寄託,我不知道你給了誰,我卻感悟到阿甘給了珍妮!是哪個——小時候可愛的珍妮,長大後迷失的珍妮,以及最後彌留時期的珍妮。
若活著誰想死去?彌留時的珍妮,是多想好好的活著啊!
然而並沒有然而。
只留下了珍妮的死去,也可以說是解脫,也留下了阿甘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