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拍攝完成後,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
後期製作是電影的另一半,其中最主要的是剪接。可以說一部電影的成敗,剪接佔了一半,好的剪接師能讓一部電影看上去賞心悅目。
恰巧剪接方面正是王夢的短板,這一點是王夢現在最渴求要學習的。
想要成為一個導演,沒有一定的剪接技術是不行的。
看看好萊塢的標準就知道,稱得上大導演的,詹姆斯卡梅隆,喬治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邁克爾貝、諾蘭等等,這些大導演都是掌控剪接權的。
在中國,馮曉剛、張一某、陳凱閣等等,寥寥的少數人,掌控了整部電影的主導權。
至於苦逼的導演,甚至有時候拍完電影上映了,去電影院一看才知道,原來自己的電影剪接成了這個樣。
王夢想做掌控全域性的導演,剪接是過不去的坎,哪怕他有理論知識,實踐方面卻是短板。
幸好,上戲這樣的學校,電影方面的人才一個不少。
盧主任給王夢介紹了一位女剪接師,叫郝雯。三十多歲的年紀,據說師從中國第一女剪接師周新霞。
來到上戲的剪接室,郝雯已經在工作了。
“郝老師辛苦您了。”
郝雯看王夢來了,笑著說:“王導說笑了,什麼辛苦不辛苦的,大家都是為了工作。剛大體看了一下拍攝的鏡頭,王導的鏡頭拍攝的很好,和你的年齡一比較,當真讓人不敢相信!”
“呵呵,過獎了,都是大家的支援。”王夢寒暄了幾句。問道:“劇本和大體的意思您知道了吧?您看怎麼弄為好,我也順便偷師一下。”
“行了王導,別您您的了,託聲大叫我郝姐就行了,至於大體的流程我整理了一遍,加上你提供的素材充足,沒多大的麻煩。”郝雯介紹道。
“那行,就叫郝姐了,我知道,好導演不一定是好剪接師,你按照你的思路來就好,我說了我是來偷師的。”
“呵呵,客氣了,影片沒特技,沒花哨的玩法,一切橫平豎直,最多五天就能完成。”
“好,按你說的辦。”
王夢曉得自己的剪接技術不過關,而且導演對於每個鏡頭,都像自己孩子一樣喜愛,一條都不捨的減掉。
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一個剪接師來做。
幸好這部電影的費鏡頭很少,基本按照上一世的思路來拍的。王夢初次導演,也沒多少屬於自己的想法,除了必要的改變,難聽點就是吃老本。
所以,並不是所有導演都像王家偉一樣,沒那個本事,還是先學習的好。
“郝姐,這個不能剪,這個鏡頭你看拍的多好?“
“王導,我們已經超過90分鐘很多了,你不能是個鏡頭都捨不得,必須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