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陶紫開車回了南市。
昨晚到最後,江少嚴遞給她糖葫蘆的那一刻,她心裡竟然莫名其妙的生出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以至於回酒店之後,在莫小小拷問她白天那個男人是誰的時候,她竟然不知道要怎麼回答,支支吾吾了老半天。
於是莫小小便當著她的面斷定,那個讓她又是撐傘又是擦汗的男人,和她之間,一定有著某些不可告人的關系。
想到昨天莫小小叼著塊西瓜問這問那的樣子,陶紫“嘖”了一聲。
現在的吃瓜群眾,還真是名副其實。
導航裡傳來到達目的地的提示音,她回神,隨手點了關閉之後,找好地方停車,然後撥了個電話出去。
這裡是南市邊緣的一家康複機構,在這裡面的,都是幾歲到十幾歲的自閉症兒童。
因為先前爸爸曾經在這裡做過一段時間的志願者,所以在兩個月之前,院長得知她要回國之後,就聯系過她,表示希望她可以接替她爸爸的工作。
電話接通的時候,陶紫正好走到了走廊中間,一排排寫著治療室的房間裡,機器轉動的聲音嗡嗡響個不停。
其中的一間診療室裡,一個醫生手裡拿著資料夾,正微微傾身和她面前的一個小男孩兒輕聲說著話。
聲音輕柔,表情小心,生怕打擾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又站在原地多看了幾眼,直到電話那頭已經結束通話了電話,她才抬步往外走。
這間康複機構的院長和爸爸是同門師兄妹,當初這裡建成的時候,爸爸還抱著很小的她來看過。
憑藉著之前的記憶走到院長辦公室,她敲了幾下門,很快,裡面傳來一聲請進。
她走進去,到她對面坐下,喊了一聲“阿姨”
這單單兩個字,就讓座位上的人紅了眼眶。
陶紫知道,院長一定是想到了爸爸。
當初,自閉症的治療技術還十分不完善,而在那樣的大環境之下建一個非盈利性的康複機構,是一個並不明智的決定。
當時所有都跳出來反對,只有她爸爸,毅然決然的拿出了所有的積蓄來支援這個師妹,並且給這件康複機構取名為“星星”
每一個自閉的孩子,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
也許是因為爸爸這個出色的心理學家的支援,這裡開始逐漸有了起色,直到現在,即使爸爸已經不在了,但是它已經成為了一家十分正規的康複中心。
很多年沒有見到陶紫,院長憋了一肚子的話,拉著她的手絮絮叨叨的說了半個多小時。
直到助手敲門進來,輕聲提醒了一句,她們才意識到已經接近中午了。
簡單的在餐廳吃了午飯之後,院長帶著她,把整個機構大致參觀了一遍。因為陶紫以後要在這裡兼任一份工作,所以她觀察的格外仔細。
這裡經過後來的擴建,比陶紫記憶中要大很多,一間一間的看過去,足足走了有將近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