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袁紹猶豫不決之時,只見許攸,荀湛二人從外而入。
袁紹似乎見了救星一般便是連忙說:“二位,你們來看看到底該如何辦法,如今是否當起兵,討曹賊乎?”
二人聽的此語,聽得許攸說:“我在帳外也聽得眾人討論,竊以為,如今,主公以眾克寡,以強攻弱,討漢賊,相助於漢室宗親,此乃天意,此乃大義,此乃底線,當起兵也!”
此話說出,袁紹頓感有道理!
荀湛也連忙說:“我也以為,主公當此時出兵相助於劉備大破曹操,一來,站在大義之上,二來可滅曹操,而得天子相助,三來也,可定中原之霸!”
袁紹一時間,雄心突起。
他頓生豪邁之感。
“好,既然如此,二人所見正合我心中之意!”
他話說到此處之時,便是緩緩起身。
“那既是如此,那我等就出兵相助劉備,新兵討曹賊也!”
他話說著,眾人皆是連忙拱手點頭。
袁紹先令孫乾,回報鄭尚書,又言與劉皇叔約接應之事。
就一面令審配,逢紀為統軍者,田豐,荀湛,許攸為謀士,以顏良文丑為將軍。
其騎兵15萬,步兵15萬,精兵30萬,向黎陽進發。
分軍已定,郭圖在旁說:“明公,如今大軍既定,舉義伐曹,必要先數曹之惡,應當先寫檄文,傳送諸郡,聲討罪名,不才可名正言順!”
袁紹聽得此言便是點頭說:“說的有道理,你可有人替我寫檄文?”
郭圖連忙推上一人。
“當有也。”
隨即他便是將陳琳舉薦。
陳琳此人,才華橫溢,在靈帝之時,為何進主簿,但因進諫何進不聽,又遭了董卓之難,這才逃難到了冀州。
而袁紹用其為書記官。
當即得了舉薦之後,便是命其起草檄文。
檄文一夜做完,便是傳遍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