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貴小心地抬頭看了皇帝一眼,見他似乎並未發怒,便試探地問:“陛下是否打算見太後娘娘?”獨生兒子遇險,皇帝若是打算晾一晾太後與塗家家主,也是人之常情。
但皇帝並沒打算這麼小氣:“自然是要見的。那可是太後。”他每隔幾日就能收到兒子平安的訊息,心情正好,對那意圖傷害兒子卻至今被溜得團團轉,根本找不著北的歹人,其實是好笑的想法更多些。憤怒是有的,但還不至於遷怒到太後身上。他知道這事兒與太後無關。太後早知太子出京之事,能隱瞞至今,連太妃們、塗家人以及寵愛的蜀王幼子都一無所知,可見太後心裡是護著太子的。他還不至於分不清是非曲直。
只是塗家家主還需要敲打,竟然縱容得後宅婦人做下這等惡事,他還一無所知,直至今日才發現真相,實在是可笑又可厭。趁此機會,讓塗家人再老實些吧,不要總想著在朝中出頭了。身為外戚,何必總想著手握實權?安享富貴尊榮也就夠了。若後代子孫中有人有出息,日後自會有他家的造化。皇帝連秦家都約束得那麼緊,更何況是隔了一層的塗家呢?
張朝貴看著皇帝的臉色,已經猜到了他的想法,心下一鬆,微笑著道:“陛下,方才奴才聽說,太子殿下已經過了黃河,一行人都平安,太子殿下也沒有身體不適,可見真的是大好了。算算日子,只怕沒有幾天,太子殿下就回到京城了!”
皇帝笑道:“朕已經知道了。這一回太子能平安歸京,永嘉侯、黃晉成、沈維瑛等人俱有大功,江蘇巡撫從旁協助,亦有功勞。還有趙陌與秦簡這兩個小子,難為他們小小年紀,也是有膽有識。待他們平安歸京,朕定要厚厚重賞!”
張朝貴忙恭喜皇帝,得了忠臣良將,就連少年人也都心向皇家,一心為皇帝效力,雲雲。
皇帝笑著擺擺手,不想再聽這些奉承的話了。他如今最慶幸的,就是當初答應了小舅子秦柏,放他到金陵去照應太子。若不是有秦柏在,興許太子早已遇險了。當初他還曾經想過,秦柏將趙陌帶去,多少有些不妥,但趙陌身世可憐,品性也不錯,既然秦柏信得過,他也不好多說什麼。可如今,皇帝一點兒都不覺得趙陌有什麼不好了,這孩子簡直比他父親要討人喜歡一百倍!
這樣的好孩子,明白事理又知所進退,怎麼就有那樣一個父親呢?皇帝曾經也十分賞識趙碩,趙碩得以冊封遼王世子後,向他表明自己並無野心,只是想要自己該得的世子名份什麼的,他也曾經欣慰過。可如今看趙碩的言行,野心仍舊是明白得路人皆知,皇帝心裡漸漸就有些冷了。
他開始覺得,把這麼一個人留在太子身邊做臂膀,似乎並不是什麼妥當的想法。不過,趙碩本身就是遼王世子,日後總有繼承遼王府的時候。遼東那邊,還是需要人鎮守的,倒也沒什麼可擔憂的。趙碩,自然會有他該去的地方。
不過,有功就得賞。皇帝開始思考,要給那幾個功臣什麼樣的賞賜。黃晉成已經破格升了官,暫時不好再動了,只賜些金帛就是。日後他在金陵任滿,再立些功勞,履歷上好看些,再行升遷也容易。
不過永嘉侯秦柏這邊,就有些不好賞了。皇帝也很煩惱,小舅子年紀大了,也無心任官,平日生活也不奢侈,只賜田地財物,男女奴婢,都沒什麼意義。該賜些什麼樣的東西,才會讓秦柏高興呢?
皇帝想起了秦柏的兩個兒子。他問張朝貴:“秦平在宮中做了多久侍衛了?”
張朝貴自然是知道的:“秦侍衛是前年十月萬壽節後進宮任職的,算來也有一年多了。”
一年零兩三個月,這個資歷有些短了。況且秦平做侍衛時,已經升了品級,想要再升,卻要再等一等才好。秦柏的功勞,是不好公然對外說明的,怕會影響了太子的名聲,也會惹得那些禦史喋喋不休。
皇帝又想起了秦柏的另一個兒子:“秦安如何?朕聽說他如今在大同為官,是什麼官職?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