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的想法不難推斷,若是他們發覺趙碩的勝算不大了,這時候想的,就應該是另起爐灶了吧?宗室子弟那麼多,年輕出色未婚配的也有不少,再挑一個女兒嫁過去就是了。既然他們連趙砡的側室之位,都能看得上,願意以庶女許之,那他們可以選擇的物件,自然也就大為增加了。
吳少英卻對秦柏說:“遼王繼妃似乎不大同意,象是已經認定了那位王家的孫小姐一般。長房的二奶奶說,姐妹間的小道訊息是,應該是遼王府的二公子看上了王家的嫡長孫女,對她一見鐘情,執意要娶這位美人兒為妻,旁人都看不上眼。若非他只認準了這一個人,遼王繼妃恐怕也不會再為兒子聘一位王氏女來。”
秦柏皺起眉頭:“這不是一場鬧劇麼?遼王如何這般放縱親子?行事隨心所欲,卻連倫理禮儀都不顧了?”
吳少英笑笑:“大約是在遼東霸道慣了,還當自己在京城也能一般行事呢。”他面上露出幾分嘲諷之色,“不過對於王家來說,遇上這樣的人,他們大約也很尷尬吧?這可怎麼好呢?這門婚事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秦柏問吳少英:“蜀王府那邊呢?按理說,以王家人的習慣,既與趙碩生隙,又見他日漸失勢,蜀王幼子反而風生水起,他們沒理由會放過這個聯姻的好機會才對。蜀王夫婦不是正要為幼子相看名門淑女麼?”
吳少英答道:“這話是不錯。長房承恩侯夫人說,蜀王妃曾提過一嘴,沒有細說,大體上的意思就是,剛回京時,她就見過王家的女眷了,對方試探地問,蜀王幼子身份貴重,王妃是否打算在為幼子娶妻之餘,再納一側室?蜀王妃沒應,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承恩侯夫人與秦二奶奶都推斷,大約是王家再無嫡女可匹配蜀王幼子,嫡孫女輩份又不對,便打算以庶女許之,哪怕是得個側室之位也無妨。倘若蜀王幼子真能入主東宮,東宮側妃之位也頗為體面了。可惜蜀王妃如今正一門心思為幼子選個名門千金,好為他多爭一份助力,怎會平白無故在這時候討未來親家的嫌?即使蜀王幼子真要納側,那也是幾年以後的事了。”
秦柏嘆了口氣:“王家何至於此?竟象是著魔了一般。”
從晉王世子開始,到遼王嫡長子,如今的蜀王幼子,以及遼王次子,王家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女兒聯姻,專找宗室女婿,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家族中能出個皇後。可有些事情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的。王家行事如此明顯,王家女已經不再是助力,反而成了笑話了。如今滿朝文武聽說王家又把女兒許給哪家宗室了,誰會猜不到他們的目的是什麼?皇帝也沒有眼瞎,娶了王家女的宗室子就意味著對儲位有野心——簡直就是明晃晃的靶子!
吳少英細細想來,倒是有了個好笑的猜測:“王家即使有合適的庶女,也沒幾個人吧?既要許給蜀王幼子做側室,又要許給遼王次子為側室,哪裡忙得過來?既然王家不看好遼王長子,怎麼又還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兄弟?就只為了一個遼王世子側妃的名份?可遼王一系素來聖眷平平,王家肯做這等吃虧的買賣,莫不是遼王府還想讓次子也去爭一爭那東宮之位?若是如此,這趙砡論身份,倒也不比蜀王幼子差到哪裡去,怪不得都有資格納王家女為側妃呢。”
如果遼王夫婦真有這個意思,也就怪不得他們會忽然對嫡長子趙碩生出敵意來了,處心積慮要將他打落塵埃。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而已。
可是……這種想法是不是太荒唐了些?遼王聖眷平平,又無過人功績,與皇室關系更是冷淡。趙碩可以憑著用心辦事,討得皇帝歡心,又有王家從旁相助,替他開拓人脈、積累功勳,趙砡可以麼?忽然跑來就說要爭儲位,也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些。那蜀王幼子好歹還有太後這位內援,外家塗氏也是京中名門呢。
秦柏搖了搖頭,嘆道:“當年奪嫡之爭,多少天潢貴胄彷彿昏了頭一般,為那把椅子拼盡身家性命。如今才過去三十年,新的奪嫡之爭又要開始了麼?”
只是這一回,涉及的皇子不多,反而是近支宗室們有不少被捲了進來。本朝有多少位近支宗室?論人數可比三十年前的皇子數目還要翻上幾倍。若是人人都對儲位虎視眈眈,還不知道在最終贏家勝出之前,會有多少人失去性命了。
一想到那個情形,就連秦柏這位歷盡風霜的老人,也不由得暗暗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