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大宅上院的正屋內,秦老先生、牛氏、秦含真以及虎伯虎嬤嬤五人都一臉木然,聽著金象講述自家承恩侯是如何與“平四爺”相認的。
據說今年夏天的時候,奉命前往邊境各大衛所巡視的秦王殿下,本該在巡視完大同、太原與榆林三衛之後,就直接返回他在西安的親王府的。但不知為何,他到達榆林後忽然折返,沒有去距離最近的太原,反而是繞道朔州前往了大同府。
朔州守將是京中世家子弟,大同府的主事將領則是幾年前從榆林衛調任過去的,曾與秦王有過共事之誼。這前者在京中的家族有些許訊息傳出來,說是秦王在榆林衛轄地內遇襲,方才會忽然折返,但到底是誰如此膽大包天,就不清楚了。而後者嘴巴十分緊,半點風聲不肯透,反而派出了心腹親兵,一路護送秦王上京。
秦王進京後,直接住進了皇宮,還曾數次晉見皇帝。他與皇帝到底談了些什麼,外臣一無所知。有禦史曾經試探性地上本,參奏秦王未經召喚就私自入京,被皇帝一言駁回,說秦王是奉了密旨,並非私自入京。那禦史只好認栽,改為參秦王留宿宮中了。
從那以後,秦王就搬出皇宮,回到了他在京城裡的王府,平日裡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不與任何外臣接觸,連宗室中人與皇親貴族,也拒不相見。京城上下議論紛紛,都說定是有大事發生了。承恩侯秦松,也就是秦老先生的長兄,曾向皇帝這個妹夫打聽,但什麼都沒打聽出來。皇帝還笑呵呵地讓大舅子不要為這些瑣事操心。
承恩侯當時覺得有些沒臉。還好今年十月皇帝萬壽,因皇帝有旨要一切從簡,並沒有大宴群臣,只召皇家人與宗室皇親們進宮,擺了一場家宴。而承恩侯身為已故元後秦氏的嫡親兄長,得以受邀出席宴會,在京城勳貴圈子裡得足了面子,才高興起來。沒想到就在這宴席上,發生了一點小意外。
這場宴席,秦王也出席了。宗人府的宗人令,同時也是宗室裡輩份最高的長輩,當著眾人的面向秦王質問他為何將宗室中人擋在王府大門外,拒不相見。因上門找他的人裡有好幾位論輩份都是秦王的叔伯,他的做法太過無禮了。宗人令既是宗室長輩,就有責任過問。
當時皇帝還未到達宴席現場,無人為秦王辯護,秦王一直沉默不語。有幾個年輕一輩的宗室子弟忽然跳起發難,慫恿宗人令治秦王的罪,其中就有宗人令的親孫子。還好宗人令老奸巨滑,及時發現有貓膩,沒有繼續追究,只冷著臉說秦王必須給出一個交代。幾個年輕宗室子弟不甘心,還要再勸,皇帝卻在這時候到了,這場鬧劇自然也就不得不中止。誰知皇帝到達後,聽內侍稟告方才席間發生的事後,居然表情微妙地命人將那幾名發難的年輕宗室子弟帶走問話。
全體宗室嘩然,紛紛要求皇帝給出解釋。皇帝這才說了,秦王忽然折返京城,是因為在路上遇到了襲擊,而襲擊他的人身份不明,極有可能是本國軍隊人士,襲擊的原因卻還不清楚,只能說,這裡面很可能涉及宗室。因事關重大,皇帝命秦王不得向外透露訊息,所以他才會住在宮中,搬回王府後又閉門謝客,誰上門都不見。方才宗人令質問秦王,秦王拒不回答,只是遵照皇帝的吩咐而已。那幾名年輕宗室子弟為何上躥下跳的?這事兒與他們有什麼關系?莫非他們跟襲擊事件有關?
以宗人令為首的眾宗室們聽了這話,立刻閉嘴了,改為替自家子孫喊冤。他們認為這幾個孩子沒理由參與這等大逆不道的陰謀,一定是被人陷害了!最後,宗人令的孫子在祖父勸說下,把內情和盤托出,倒是讓皇帝很快就弄清楚了,那幾個年輕宗室子弟,確實是被人慫恿著出這個頭,本身與秦王沒有半點過節,也不清楚他為何會回京城,在王府閉門謝客。
至於是誰慫恿的他們,承恩侯秦松是知情的,但他並沒有告訴金象,不過承恩侯府的下人們私下有過傳言,說晉王世子跟這事兒脫不了幹系。那幾名子弟,平日原就跟晉王世子來往得比較密切。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在萬壽節的這場宮宴上,皇帝見事情已經說開,再保密也沒有了必要,便開了秦王的禁,讓他不必再苦逼地日日守在王府正院裡出不了門,除了親信衛兵每日送食水和傳話,就一個人也不見,身邊連個侍候的丫環都不能用。連帶的,對於當日拼死護送秦王回京的眾王府侍衛們,皇帝也將他們召到宴席上,親口出言嘉賞,那些犧牲了性命的侍衛們,他也下旨命兵部好生撫恤。
這也算是從側面證實了秦王遇襲時的兇險情形吧。
受召見的這些王府侍衛們,基本都是秦王的心腹,總跟著秦王出門,因此宗室皇親們平日都見慣了。只有一個面生的,問了才知道原來並非秦王府親衛,而是榆林衛轄下駐守牛家梁哨所的總旗。秦王被襲擊當晚,慌亂出逃,路經他的哨所時,稍微歇了一下腳,用過食水,包紮了傷口,換了馬匹,留下一名重傷的侍衛後就再次離開了。因為對當地道路不熟,秦王特地點了這名姓秦名平的總旗做向導。
當時說好了,是帶路到達下一個衛所,就放他回來的,也會行文榆林衛,言明原委,不叫他受上司責難,說他擅離職守。誰也沒想到,當他們快馬到達朔州衛的時候,就聽說了牛家梁哨所被馬賊焚毀的訊息,連秦王府那名重傷的侍衛也沒逃出來。秦王擔心榆林衛有問題,怕秦平一回去就會被滅口,便一路帶著他上京了,也沒給榆林衛送信。秦平就是這麼被他帶過來的,目前雖然暫時落腳秦王府,但他並不是侍衛,身份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秦王懇請皇帝賞秦平一個職位,讓他不要再回榆林去了。皇帝也非常大方,給了他一個禁衛的職位,六品的,比原先連升了兩級。皇帝還問起他的家鄉籍貫,父母親人。秦平老老實實說了自己是米脂人士,父親是個教書先生,母親牛氏本是天津人士,後移居米脂,家中還有一個弟弟,等等。皇帝當時沒覺得有什麼,承恩侯秦松卻覺得有些不對了。等宮宴散了,他尋機找到前往禁衛報道的秦平,細細一問,果然就是弟弟秦柏與弟妹牛氏的嫡長子。
秦松當場與秦平相認了。秦平得知自己的父親還有這麼牛的出身背景,也驚呆了,再三問過承恩侯那位“失散多年”的兄弟名諱年歲,又聽秦松說出牛家大宅的詳細地址,才敢相信這是真的。只因還未稟過父母,秦平不敢接受秦松邀請,直接搬回承恩侯府,但也接受了秦松的安排,進侯府與這些生平從未見過面的親人吃了頓團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