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橫加指點,這可不是小梅所要的結果。
她尚且年幼,身體素質也不是太好,每天這樣走來走去的奔波確實很疲累。那為什麼始終沒有造買腳踏車的計劃?不就是因為想把這部分錢省下來,用於裝修自己心儀的服裝店嗎?
活了兩輩子,從沒這樣當過家做過主。這個服裝店,就是李小梅從根兒上蛻變的第一步,所有的理想都將在這裡啟航。
"那行啊,爸爸今天下午把買房剩下的錢都給你存到銀行裡了,還是你那張摺子,我怕拿回家去又讓你媽饞的慌……"
李父說到這裡忍不住又想笑了,從貼身的衣兜裡面,拿出那張薄薄的存摺遞給了閨女。
確實,讓母親看到多出來的這些錢,肯定又是一個大大的刺激,小梅又不肯讓母親代為保管,簡直很傷害母女之間的感情嘛。
父女二人相視而笑,彼此之間好像多了一些什麼深奧的秘密。
"爸,咱們今天把門面買了,是不是應該慶祝慶祝?要不,咱買些好吃的回家?也給你買兩瓶好酒,咱不喝那個塑膠大麴了,改善改善生活質量。"
小梅笑著笑著就翹尾巴,跟父親商量當然商量不通了。買些好吃的像豬頭肉啦,這個可以考慮;但是買兩瓶好酒自己喝,李父真心捨不得。他認為閨女的這種不著天際的想法,必須掐滅在萌芽狀態。
"怪不得你媽總擔心你,說你有了錢就會亂花,不如放在她手裡。瞧瞧瞧瞧,這不又來了?"
……
父女二人又是好一番交涉,最後以李小梅的完敗做結束。別說答應買兩瓶好酒了,豬頭肉也沒了。李父一想到新房子還在興建之中,新鋪面還要拾掇開業,一分錢都捨不得多花了。
"你要真想吃,回頭爸專門割點生豬肉,回家讓你媽燉燉,比外頭賣的味兒不差,更好吃。"
李小梅決定,以後要改善生活質量這樁事兒,就不跟父親提前溝通了,自己直接先斬後奏,把東西買回去不就沒問題了嗎?
父女二人進家時,天色早就黑的透透的了。李國慶照舊已經去了他師傅那裡做活兒,李小紅在工廠倒班回不來,只有李母翹首以盼,把飯菜都熱了兩遍了。
"走路就是慢,早說讓你爺倆借輛車子騎,非不聽。哎喲,我這個心呀,老是惦記著你們,繡花兒都繡不下去了……"
終於有人能聽李母的嘮叨了,怪不得她老人家總是惦記著要娶兒媳婦生孫子這樁事兒,大家都不在家裡陪她的時候,最起碼人家還有個樂趣不是?
等父女二人洗了手坐下吃晚飯,李母的嘮叨才進入正題兒,問到了買那兩間鋪面的過程。
小梅只是笑,繼續津津有味的吃飯,李父則慢條斯理的,揀著能告訴老伴兒的話題說著,對於小梅在學校裡被人欺負了的事兒堅決繞了過去。
"已經是咱家的鋪面了?那我明兒就拿著鑰匙去打掃打掃,估摸著那個門呀、窗戶扇子的肯定都髒的不得了。"
李母對新鋪面也很熱情,李父的眉毛挑了幾挑,心裡說,何止是門啊窗戶扇子啊髒的不得了,整間屋子裡外簡直都沒辦法看,按照李母在家裡打掃清潔的這種程度,那邊不花費個三四天功夫,根本就整理不出來好模樣。
小梅心疼母親,急忙勸阻:"媽,你晚幾天再過去吧,我得先安排人把門和窗子框擴大,再都換上透明玻璃門窗。屋內要重新粉刷,再吊個頂、鋪個地,牆面上也要安裝衣服架,還得佈置出一個試衣間……"
乖乖隆滴嗆,趕情兒買來的這兩間鋪面,花費錢財了卻不能直接拿過來用,跟重新蓋一遍房子也差不多。
這些安排,李母聽起來簡直高大上的不能理解,在她的印象裡,賣衣服開服裝店,不就是敞開了門在屋裡掛幾件衣服那回事兒嗎?怎麼就要連門視窗都得重新開擴呢?
"批發街那邊賣衣服,不都是……掛兩根竹竿……"
母親很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不過被思想開明的李父給阻止住了。
"小梅腦子活,服裝店的事兒咱就甭管了,都交給她自己去鋪排。你呀,就安心的在家裡繡你的花,然後等閨女的服裝店開業了,你還得去坐鎮,去當老闆娘呢。"
可不就是正正經經確確實實的老闆娘嗎?李母的思路馬上就被轉移到這個話題上來,興奮的又是走動、又是搓手,手裡的針線筐拿起來再放下,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媽,你一個人看店做不來。我打算再僱一個店員,到時候你有空便過去瞧一眼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