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一戰擒雙王的戰鬥來說,雖然從事後來看摧枯拉朽,但若是重新蓋上戰爭迷霧,就會知道當時梁軍的進攻是非常冒險的。
這段時間,梁軍從長安進兵到洛陽,又從洛陽馬不停蹄的往東北方向趕,去往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場。
這意味著梁軍幾乎沒有太多休息的機會。
時間緊迫,到得早了不太可能;可要是到得晚了,王世充已經潰敗,竇建德大勝之後從容與梁軍對峙,結果恐怕就留很難預料了。
梁軍確實在竇建德軍中也安插了秦叔寶、程知節這兩個高階內鬼,但古代又沒有電話,要靠人騎馬送信,是很慢的。
更何況梁國那些高層人物又如何確定,秦叔寶和程知節這兩個內鬼會百分百地配合自己呢?
萬一秦叔寶和程知節中有任何一個人是雙面間諜呢?
一旦他們將計劃洩露給竇建德,那這場戰鬥的局勢恐怕就要徹底崩盤了。
梁國能策反一名高階將領不算什麼,可同時策反了這麼多高階將領,而且沒有任何一個人為了榮華富貴出賣梁國,這就很是匪夷所思了。
對於這樣神一般的戰果,民間很快有了諸多神奇的傳說。
其中相對不怎麼魔幻的一種,將整個事件全都說成是魏徵謀劃的,認為魏徵堪稱神算,從一開始就是梁國安排在李密手下的暗子。
不論是李密敗給王世充,還是王世充進攻竇建德,總之,中原東部所有大勢力決戰背後,基本上都有魏徵的影子。
但這種說法有些魔幻,將魏徵描繪成了一個多智而近妖的形象,故而大部分人還是將它視為陰謀論,或者野史。
當然,還有更加魔幻的說法。
認為梁國的諸多大將乃是上天星宿承運下凡,包括梁高祖、太子、齊王、衛王、平陽公主、尉遲敬德、魏徵、程知節、秦叔寶等等重要人物,全都對應著天上的星宿。
這些人因為有著統一天下、解民倒懸的使命,所以才能團結一心,毫無猜忌。
這種說法就更加魔幻了,甚至比演義故事還要更加失真,所以,也就只流傳於說書人的口中。
……
鏡頭撥回到玩家們的視角。
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雖然他們已經快速平定天下,但終極試煉仍舊沒有結束。
顯然,他們還需要徹底解決突厥人的威脅。
由於梁國的統一比歷史上早了整整兩年,所以,頡利可汗壓根沒有機會扶持劉黑闥等人擾亂中原。
因為頡利可汗在武德三年繼位,武德四年四月開始攻打雁門,武德五年開始扶持劉黑闥等人,並在劉黑闥敗亡後開始親自率領大軍南下。
但現在,他才剛繼位,還沒來得及整頓突厥內部,梁朝就已經光速完成了統一。
於是,頡利可汗只好把計劃提前,親自上了。
去馬邑試探了幾波,也率領十五萬騎兵南下,但讓頡利可汗感到意外的是,梁軍的軍容齊整,守備森嚴,沒什麼太好的下手時機。
雖然幾次擄掠,梁軍都是堅守不出,但頡利可汗也不敢太過冒險。
於是,只好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
頡利可汗也沒想到,這個時機竟然如此湊巧,就像是……天賜的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