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突厥,正是梁朝初年各個割據軍閥勢力的後盾,也是內地戰亂的策源地。
這隻黑手不斷推波助瀾、削弱中原。
而在東突厥扶持的各個勢力被秦王滅掉、中原一統之後,東突厥也終於坐不住了,他們從幕後走到臺前,頻繁入侵,繼續擾亂新生中原政權的安定和發展。
當然,站在突厥人的角度,這是你死我活的戰爭,對死敵下狠手,也是無可厚非的行為。
雙方並無任何和平相處的可能性,不是你滅掉我,就是我滅掉你。
和平,只不過是暫時的休戰。
而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各自經歷了彼此最為虛弱的時期。
玄武門之變時,正是整個梁朝最為虛弱的時期,此前高層剛剛因為政治爭鬥而混亂不堪,整個國家也因為剛剛從持續的軍閥混戰中恢復過來、戶口數銳減。
而且,貞觀年間記載的天災不斷,由此可見武德年間的情況應該也太好不到哪去。
另一邊,東突厥其實也在從鬆散的遊牧部落汗國向更高階的政治實體演進的過程之中。
東突厥的牙帳已經南壓到定襄,大量中原人往附,而中原的割據勢力也紛紛受東突厥的封號,突厥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斷地正規化。
頡利可汗正在努力構建屬於自己的中央集權模式,而這一行為引發了突厥貴族的反彈。
再加上天災,所以給人一種東突厥內憂外患的感覺。
可實際上,如果頡利可汗真的能挺過這一最危險的階段,成功整合了內部,那麼再度捲土重來時,就是一個比齊朝面臨的金國更加恐怖的龐然大物了。
在這種情況下,頡利可汗在梁太宗登基的當月就殺到長安城外,他成功地在整個梁朝最為虛弱的時候,出現在了它最為核心、最為致命的區域。
此戰如果梁朝敗了,那麼整個長安城將毀於一旦。
而數百年後“靖平之變”的恥辱,或許就會提前上演了。
如果讓李鴻運扮演頡利可汗的話,那他什麼都不用做,直接指揮大軍A上去就完事了。
只要能夠免疫梁太宗的主角光環,那麼這場仗真的打起來,頡利可汗是有很大勝算的。
當然,梁太宗是軍事天才,手下名將如雲,雖然長安城中只有數萬士兵,但依託長安堅城據守、調集各方力量,突厥未必就能大獲全勝。
但不管怎麼說,A過去就是當時突厥人的最優解。
因為他們不A過去,三年後就得被李靖抓回長安跳舞了。
……
李鴻運還在猜測這個環節的通關要求,就在這時,他面前的這行字開始向下滾動,更多年份出現了。
不僅如此,這些年份出現了按鈕形式的底框,這意味著它們都是可互動的選項。
其中,最下方的“武德九年”選項有一個特殊的顯示特效,這應該是說,它是核心環節,是最終通關的目標。
而在上方,還有“武德三年”、“武德五年”、“武德六年”、“武德七年”、“武德八年”等五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