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表面上看尉遲敬德呼呼大睡、鼾聲如雷,但誰知道他是不是裝睡?
能在流血漂櫓的戰場上活下來的百戰將軍,打過多少大仗硬仗,見過多少陰謀詭計,會真的沒有防備?
恐怕進入府邸,立刻就被伏兵擒住。
就這樣,針對尉遲敬德的第二次行動,也以失敗而告終。
在第一階段較為柔和的互挖牆腳之後,太子和齊王已經意識到了己方的劣勢,所以他們改變了策略。
從這兩次行動來看,似乎他們都失敗了。
梁高祖沒有對秦王問罪,尉遲敬德也沒有被刺殺。
但實際上,太子和齊王的計謀已經奏效了,因為他們已經在梁高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很快,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
不久之後,太子和齊王再度出招,這次,他們仍舊在針對尉遲敬德,只不過手段變成了誣告。
尉遲敬德果然被梁高祖下獄,秦王到殿上苦苦哀求,才好不容易將尉遲敬德給撈了出來。
雖然在秦王的努力運作之下,尉遲敬德被撈了出來,但這已經釋放出一個極其不好的訊號。
或許下一次,秦王府中的其他功臣,就沒有這樣的好運了。
隨著無數光點閃爍,來自北方的軍報被送入皇宮,又接連被太子、秦王和齊王得知。
兩條至關重要的訊息,開始攪動局勢。
第一條是,太白經天。
也就是說,太白金星在大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太史令上奏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第二條則是突厥人開始突入邊塞、包圍烏城。
而這兩件事情,也共同構成了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雙方的矛盾瞬間變得白熱化。
其實在之前的過程中,李鴻運的視野中還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但他畢竟精力有限,只能關注一部分。
而此時,這兩件大事幾乎攪動了整個長安城的局勢,他即便是想忽視也不可能了。
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太白經天這種單純的天象問題,與突厥入侵的影響力不是同一個檔次的,畢竟一個是正常的天象執行,虛無縹緲、不會對現實造成影響,而另一個則是實打實的邊患。
但在當時的人看來,前者顯然比後者要嚴重多了。
因為古人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天象往往預示著一些重大的事件。
當一個事情從皇帝到百姓全都深信不疑的時候,那麼即便它是虛無縹緲的,影響力也會超越許多現實中真實發生的事情。
而太史令的這番上奏,幾乎是直接給太子遞過來一把刀。
對秦王而言,「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的這番說辭,可以說是暗含殺機,一不小心就要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