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310章 著手破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0章 著手破局 (3 / 4)

這些都是“一眼假”的內容,很容易分辨。

顯然,這頁史料算是一個開胃菜。

裡面都是一些很容易分辨的錯誤,只要玩家們對相關的史料有所瞭解、靠自己的力量通關了前面的虎牢關之戰、渭水之盟等環節,再帶有一點思辨精神,是不太可能被唬住的。

但要說這一條真的全然沒有任何難度嗎?

也不見得。

正是因為它裡面有很多過於離譜的錯誤,反而掩蓋了其中一些不那麼離譜的錯誤。

比如,太子輔左高祖治國理政、整肅吏治,轉運輜重,決勝千里。

又比如,渭水之盟到底是如何達成的。

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太子同樣是一名不亞於秦王的英明儲君,即便他即位也同樣能開創梁朝的盛世,或者是認為渭水之盟的達成必然是傾盡府庫、賠了大量財貨,甚至有可能搜刮了民財……

可見這些隱藏起來的點,同樣也是有迷惑性的。

尤其是這兩點結合起來,就更有迷惑性了。

比如,仍舊有很多人相信,太子是一個英明、仁德完全不亞於秦王的優秀儲君,只不過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為了穩固統治的需要,必然要在史料記載中抹黑他,來提升自己統治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太子這個形象,就構成了立體防禦。

說起太子沒有軍功,就說太子要負有監國之責,不能領兵打仗。

可要說內政治理、保證糧草是太子的功勞,那就有兩個新的問題:第一,如果這些功績都是太子的,那梁高祖呢?第二,太子在這方面也並無什麼特別優秀的史料記載留下來,反而有很多黑料。

這時候又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史料被改了,太子的功績都被掩蓋了。

那麼,又存在第三個問題:如果太子真的如此仁德遠播,內外皆敬仰,那麼為什麼太子死後,整個梁朝上下似乎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朝中的官員,沒有因為感念太子而罷官或者以身殉道的,外地的官員,也沒有因為感念太子而以“勤王”的名義起兵造反的。

玄武門之變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政變,而這種小規模的政變,如果得位者沒有威望,很快就會演變成巨大的混亂。

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都屢見不鮮。

但玄武門之變後,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沒有人跳出來為太子、齊王鳴不平,沒有人跳出來為梁高祖鳴不平,似乎從京師到地方,所有人就這樣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秦王成為新的皇帝。

並且他們似乎還挺高興的。

而這也能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所謂太子的那點功績,在秦王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

簡單捋順了一番之後,李鴻運開始點選這些選項進行修改。

由於一眼能看出來的錯誤很多,所以李鴻運幾乎是逐字逐句地點了過去。

而在點選這些句子之後,它們就會變一種說法。

比如,“太子與梁高祖於晉陽起兵,仁義寬厚、驍勇無雙”這一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