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竇建德在汜水後列陣的大軍士氣降低之後,就派出一名將領前去試探,從北向南,從夏軍的陣前掠過。
如果夏軍穩如老狗、沒有動,那就撤回來。
如果夏軍發生騷亂,那就直接往東開始衝擊敵軍,讓小騷亂變成大騷亂。
最後,等第一支騎兵衝進去之後,秦王就會率領精銳騎兵勐地衝出,衝破夏軍前軍,直搗竇建德的中軍,執行一次斬首行動。
中軍一崩,竇建德的數萬大軍群龍無首,自然也就全都會變成待宰的羔羊。
這是一個相當完美的計劃,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成功的機率極高。
當然,跟歷史上的真實情況相比,此時再執行這個方略,風險還是很高的。
因為在歷史上,竇建德是把十萬大軍全都擺成了一字長蛇陣,而現在,他只擺了兩萬多人。
也就是說,竇建德手中至少還有五萬左右的後續部隊。
如果第一輪衝鋒沒有衝下來,雙方陷入鏖戰,那麼對於梁軍就十分不利了。
但,秦王還是決定冒這個險。
因為河東的形勢已經由不得他繼續據守虎牢關、等待下一次機會了。
如果河東安然無恙,那秦王會繼續僵持,直到找到一個萬全的機會才出手。
但此時河東局勢糜爛,再拖下去,即便打退了竇建德,河東之地一丟就意味著統一全國的程序要拖慢好幾年,這是無法接受的。
年輕的秦王看著汜水對岸列陣的夏軍,心中出現了一絲相當罕見的遲疑情緒。
……
之後的事情,果然如秦王預期中一樣發展。
此時已經進入農曆的五月,天氣炎熱。
夏軍的前軍在汜水前擺開一字長蛇陣,雖然列陣齊整,但看到梁軍遲遲沒有動作,大部分夏軍士兵都誤以為這又是跟之前一樣,必然打不起來。
於是,這些士兵紛紛放鬆警惕,各自席地而坐,甚至爭相飲水,軍紀極其散漫。
而在虎牢關之上的秦王看到這一幕,知道決戰的時間到了。
他立刻叫來宇文士及,再三叮囑。
“你帶領三百騎兵,自北而南掠過夏軍的軍陣!如果敵軍巋然不動,就撤回來;如果敵軍發生騷亂,那就立刻向東殺入敵陣,攪動夏軍陣型!
“到時我會率領玄甲軍精銳盡出,一戰而定乾坤!”
宇文士及領命,帶著三百騎兵殺出。
然而他剛走沒多久,又有人前來彙報。
“報!我軍在黃河北岸放牧戰馬時,被夏軍大將王琬突襲,所幸奮戰之後得以逃脫,但……我軍放牧的戰馬,損失了百餘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