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皇宮肯定是群臣日常奏事議事的外殿,不可能到後宮去。
可這意味著什麼?
據說,當今的官家讓這些太學生去看奏疏,仔細研究之後,再給他進行非常扼要的口頭彙報。而後,官家再給出口頭答覆,由這些太學生直接稟筆批紅,斟酌措辭和細節,最後分發下去。
這件事情傳揚出去之後,朝中的大臣們免不了又是一陣驚慌。
難不成皇帝真能一個人就把這些政事全都辦了?
原本一個人批閱幾百奏疏確實不可能,可若是有了這些太學生的幫忙呢?
不過他們最開始慌了一陣,但仔細計算過奏疏的數量之後,就又放下心來。
每天的奏疏達到一百餘件,而奏疏中所說的事情,更是達到三百多件!
按照每件奏章一千字來計算,每天的奏章都得有十萬字。
就算皇帝讓這些太學生先篩選一番,總結得簡明扼要之後彙報,自己再口述、由太學生們稟筆,這也是相當可怕的工作量。
而百官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官家或許能堅持那麼兩三天,但絕對不可能長久!
因為要處理這些奏章,可不是隨便寫個“知道了”就行了的。
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皇帝必須分得清楚,否則就有被架空的危險。
群臣發現皇帝根本無法區分重要和不重要地事情,那麼就會開始動歪腦筋了。
就算皇帝能堅持一天兩天,那一個月呢?一年呢?十年呢?
難道你作為皇帝,一天都不休息了嗎?
總之,官員們覺得皇帝絕對不可能堅持下去,即便能堅持個十天半月,後來的處理效率也會飛速下降,體力腦力都跟不上。
堅持下去,勝利還是會屬於群臣的。
只不過擔任吏部尚書的王世雍,卻越發覺得不對勁了。
因為從皇帝給他批閱的奏章來看,這位年輕的官家不僅沒有累得昏了頭,反而腦子非常清楚!
王世雍奏疏中的那些小心思,全都被無情點破,皇帝責令他老實照辦不要耍花樣。而且,每次回覆的都是簡明扼要,直指要害,甚至比有宰執的時候,處理得還要更加順暢。
王世雍越發害怕了。
他隱約意識到了這其中的危險。
如果對皇帝來說,包括宰執在內的群臣,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替代的……
那麼,他能幹出些什麼事來?
……
垂拱殿旁的文德殿。
此地本來是皇帝每日上朝和退朝前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但此時卻顯得熱鬧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