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繼續收復北地,這個過程可能不會特別順利,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卻是勢在必行。
“我要在齊金兩國的夾縫中,為北地受苦的百姓,找到生存的空間!”
……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和議成了!”
秦會之手捧和議,遞到齊高宗的身前。
齊高宗的臉上露出喜色,伸手接過和議。
之前,齊高宗已經派遣端明殿學士等人向金人進誓表,誓表上內容是:
“臣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弊邑永有憑焉。”
而金人的回覆,此時也已經到了。
“皇帝若曰:天降喪於爾邦,亟瀆齊盟,自貽顛覆,俾爾越在江表。用勤我師旅,蓋十有八年於茲。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禍,誕誘爾衷,封奏狎至,願身列於籓輔。今遣光祿大夫、左宣徽使等持節冊命爾為帝,國號齊,世服臣職,永為屏翰。嗚呼欽哉,其恭聽朕命!”
這兩方的內容都不難理解。
齊高宗這邊擺出了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姿態,自稱臣屬,同時約定以淮水為界,割讓唐州、鄧州給金人,之前丟掉又收復的北方土地,也一概不要了。並且承諾“世世子孫、謹守臣節”,願意每年在金國皇帝生辰的時候遣使朝拜祝賀,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並且賭咒發誓,說了如果背盟的後果。
而金人這邊,則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將齊朝痛斥了一番。先是說齊朝喪失天命,而且違背了之前與金國的盟約,所以才招致兩國交戰。現在金人看在你知道錯了的份上,原諒你了,允許你作為臣子世代臣服,好好聽話!
這上面的文字,是一點都沒給齊高宗留面子。
但齊高宗還是喜不自勝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不管怎麼說,它也是和議啊!
不用打仗了,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地位不穩了,從今日起,便可以睡個安穩覺,再也不用受到搜山檢海的驚嚇了!
只是看了兩遍之後,齊高宗喜悅的表情又漸漸地淡了下來。
秦會之問道:“官家何故不喜?”
齊高宗似是有些回過味來:“此前完顏盛一口咬定,必殺韓甫嶽將軍,才能和談。可此時,金人不還是與我朝和談了嗎?
“朕若是真的殺了韓甫嶽將軍……豈不是平白無故給金人送了一份大禮!”
就算是再怎麼蠢的人,此時也該明白了。
金人的條件,就只是漫天要價!
現在韓甫嶽將軍殺不成了,完顏盛也大敗而歸,結果再去談和議的時候,金人就不再提殺韓甫嶽將軍這個條件了,因為韓甫嶽將軍已經沒人能殺了!
而金人此時後方已經大亂,完顏盛必須收攏殘兵敗將回去平叛,所以雙方的和談拉扯了一陣之後,還是大體按照之前的和議定下來了。
此時齊高宗才有點回過味來,似乎,韓甫嶽將軍是可以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