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入微。
其他的兵書中,往往更多的是對戰爭思想的闡述。比如,什麼情況能打,什麼情況不能打,更偏向於一種高屋建瓴的東西。
這一類的兵書,其實是針對那些已經有豐富行伍經驗、對行軍打仗的基本原理有很深瞭解的將官。
但如果是一個從未了解過行伍之事的人,看到這些兵書,未免是一頭霧水。
等於是最基本的哲學觀念都還沒有建立,就已經在閱讀一些高深的哲學書籍。
但鄧將軍的兵法不一樣。
鄧元敬將軍最注重這些細節,他的兵法並非面向那些已經有很多基層經驗的名將,而是讓那些完全不懂行伍之事的人,也能看的懂,也能照著做。
具體到某一種武器的形制、用法,甚至這種武器如何算是合格,如何算是劣等,應該如何使用的細節等等,全都說得清清楚楚。
甚至在行軍的過程中,士兵們要距離多遠挖一個廁所,走時要如何掩埋,都說得清清楚楚。
而這樣的練兵之法,恰恰最適合趙海平,也最適合齊朝的軍隊。
齊朝的軍隊,問題在哪?
是將領的指揮有問題?將領不懂兵法?
當然不是。
齊朝不缺名將,但每每打起來,卻往往瞬間炸營,幾萬人跑得乾乾淨淨。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將領熟讀兵書,又能怎麼辦呢?
而鄧將軍在面對大盛朝中後期逐漸崩壞的衛所兵時,情況也是類似的。
所以,鄧將軍幾乎是從零開始打造出了一支有強大戰力的軍隊。
在他看來,想要打贏,首先得抓好訓練。只有日常訓練做好了,上了戰場才不會發生一些將領無法掌控的意外情況。
只有從伍長、什長、隊長這樣一級一級地壓實,整個軍隊才能如臂使指一般,不折不扣地執行長官的命令。
金人的將領,未必就多懂兵法,但是他們卻能憑藉著戰鬥本能,打贏許多硬仗。
究其原因,還是這些金兵的基層戰鬥力極強,所以將領的能力也被無限放大了。
而按照鄧將軍的操練之法練出的強軍,軍容齊整、軍令通暢、賞罰分明、上下一心。
有這樣的軍隊,即便將領的指揮能力稍弱一些,也足以憑藉著過硬的實力去打贏對手。
……
趙海平在校場中隨意地轉了轉,突然來到一名正在操練長槍的槍棒教頭面前,讓這些人全都暫停訓練。
“我要抽查幾個問題。”
趙海平的目光掃過這些正在訓練計程車兵,很快就從中揪出了一個面帶恐慌之色計程車兵。
“我問你,摔鈸碰響,何解?”